本书把小说阅读指导的宏观问题微观化,把文学理论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解和典型实例的剖析,让具有中等阅读能力的读者的鉴赏水平得以较快提升。
本书主要以河南作家优秀作品为例探讨小说艺术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是近年来河南文学评论界业绩较为突出的评论家,其关于河南文学、小说理论的研究也有较大反响。该书首先探讨了小说的精神本质,通过对小说形成历史的回溯,接着探讨了小说与现实、道徳以及与时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小说创作的一系列独到的观点。该书在论证自己观点时候,既结合了
本套丛书以1958年、1962年、1963年、1981年、1983年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一手资料为汇编对象,以云南大学所藏大量稀见原始档案为底本。这一批资料包括1958—1983年民间文学调查搜集整理的2000多件稀见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涉及18个民族,包含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
本书将关注点放在古诗词之中的具体意境,梳理了千百年间贯穿诗词发展历程中的意境的变迁。时移世易,古意今不在,今人已不知。因社会背景变化而产生的疏离感,可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今人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作者在书中将史与景、情与境相结合,试图引导读者以意境为匙,回归理解古人之视角,体察古人之心境,从而从古诗词中寻找到古与今的情
星空下的潮涌:1980年代以来的珠海小说
本书从“破”“立”两方面,分析晚清民初诗经学的转型历程,讨论《诗经》如何从一部儒家经典成为现代学术体系中的文学作品。本书以诗经学的现代转型为“窗口”,窥见时代精神的各个侧面,为今天反思诗经学研究乃至古代文学学科建制提供有力的起点。作者长期从事《诗经》相关研究,学养深厚,外审专家从学术角度给予较高评价。
本书由全球化浪潮中的地方性审美潮流、市井诗学之两翼:城市与地方性、新时期以来的市井小说审美嬗变、津味小说与城市文化、天津作家作品解析五个主要部分构成。书中对地方性审美与市井文学的理论思考、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究,对津味小说鲜明的市井特征和地方色彩呈现出的微观意义加以详细研究,指出津味小说生动
《西厢记》清代刊本以金圣叹批点本《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传播最为广泛。一般认为,金批《西厢记》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此本在有清一代多次重刻,翻刻本有七十种以上。不仅在汉族读者中流传,还出现了满汉合璧本、蒙译本、达斡尔改写本。本书主要研究“金批西厢”与满、蒙古、达斡尔“西厢”的关系。具体研究了“金批西厢”与“
本书既是一部旧体诗集,也是一部旧体诗鉴赏集,收录邓辉诗点评204篇,是一个多人点评、多年积累起来的点评集,其中有杨逸明、杨志学、江岚、郭云、刘宝安、古木、樵夫、武春燕、刘庆霖多篇点评。邓辉先生创作的诗,其内容可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一是诗人写自己经历艰难日子的诗,二是写学校事、师生情的诗,三是写如今自己对过往反观的诗。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