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号清真居士,是北宋后期词坛代表人物,对南宋以后词人影响巨大,被清人推崇为词家之冠。本书以宋版《片玉集》为底本,参考诸多善本,对周邦彦词全集做了精校详注和全面解读。除疏通词作中的字句疑难外,着重解析了每一首词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愫、层次架构、艺术技法,尽发词中意蕴。全书讲解通透,饶有兴味,文风优美,同时辨析审慎,洞
《古典抒情诗赏读中华名诗精选》包含了历代优秀的抒情诗,真实地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特点,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文学读物。包含古歌谣、古诗、古词、散曲四大部分,共156首作品,每部分有导读,时间跨度从先秦至清朝,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选篇标准是将历史公认的篇目与作者的阅读偏好、审美感受相结合,结构上包括原文、选
本书全面考察“三曹”“七子”的诗学思想,发掘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发展,揭示其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三曹”“七子”文学成就卓著,通过理论阐发,或借助于自身的创作实践,表达了系列诗学观念,形成了意涵丰富的“三曹”诗学。比兴诗学是继承《诗经》、楚辞的;感物诗学、文质诗学是接续先秦两汉礼乐文化的;文气诗学是曹丕等人的理论创造
本书以1895-1917年的中国小说创作为考察对象,不仅逻辑严谨地构建认同模式的理论模型,从“立人”命题的三个层面把握认同维度、认同向度与认同强度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深入系统地分析近代小说认同模式的特征,力图准确把握其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理论建构与方法演练融为一体,为叙事理论研究、近代小说研究以及小说
本书以“空间转向”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小说进行探讨,借助空间理论和空间批评的思想及手段探究文本内部结构,建立小说的文本空间与小说思潮、叙事话语之间的内在关联,为“空间转向”诗学做出贡献。全书选择包含丰富空间意识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切入文本表征出的八个社会文化空间——仪式空间、都市空间、乡村空间、真实自由空间、私密空间、日常
翻遍红楼,阅尽尘世。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通过末世里的神情和荒唐,揭开人性真相的维度。书中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辑:红颜一曲流水红颜寞,红楼十二钗,在大观园里度过了最美好的韶华,命运却都千回百转,随风飘逝。第二辑:情缘情天情海幻情深,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
这部中国现代词学的学术著作,立论新颖,史料丰富、独具特色,对中国现代词学的起源进行了很好的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 全书从中国现代学术文脉传承入手,着重阐述了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张尔田、刘永济、沈祖棻直至叶嘉莹等现代词学大师们词学来源,但同时也较有见地地提出他们受师辈们的影响较大,而他们师辈的词学传统基本是来
本书是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杜甫研究高端论坛论文集,收录有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钱志熙、四川大学张志烈、复旦大学查屏球、浙江大学胡可先、西南大学刘明华、华南师范大学戴伟华等著名学者的论文。本书主要是从杜诗与初盛唐诗主流诗风的关系等角度来把握杜诗与初盛唐诗的关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论述,对安史之乱前杜诗的艺术成就及其发展上
本书是新京报书评周刊·周末读诗专栏作家三书的40篇读诗札记合集。作者从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等古代文学作品中选取了大约200首经典诗词,以其闲言三两,意境汪洋的独特叙述方式,触发读者关于诗词的感受和记忆,与熟悉又陌生的日常意象重新对话,在充分赏读佳句的同时体悟诗的意境。诚如作者所言,读诗不是为了验证一个
《摸象集现代诗导读》分为三辑。第一辑《摸象集》是20172021年在《特区文学》的十面埋伏、新经典导读专栏发表的赏析;第二辑《观星集》是在《诗刊》的每月诗星、发现两个栏目发表的短评;第三辑《肖像集》为在各种报刊发表的短文,均为首次结集。本书论及对象,既有经典诗人的杰作,又有锋锐新秀的佳作,文风朴素,深入浅出,既具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