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将早期中国的诗学文化置入宗教、政治、哲学思想及实践的大语境中。比起将写定的文本视为当然,认为它们是早期中国文化最为自然、不证自明之物,我更愿意去探讨这些文本如何在一个与当下完全不同的世界中运作:那不是一个由沉默的抄者和读者组成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无论是书面文本还是口头文本,都与由鲜活的宗教政治仪式、政治劝诫、教
本书以两汉时期谣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梳理历代文献,对这一时期谣谚作品的本事、出处、数量、类别进行了摸排,分析了谣谚作品多样的形式、内容、风格及其艺术表现力,考察了汉代谣谚的地域分布、不同类别作品的传播范围。通过分析汉代谣谚运用的场合与方式,对汉代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下层民众、文人儒土、太学生、朝廷官员
苏轼诗歌艺术成就甚高,是宋诗的代表作家。后世出现了多种苏诗注本,除了宋人注之外,清代涌现了多种高质量的苏诗注本,其中查慎行注、冯应榴注、王文诰注最负盛名。王文诰生活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他在前注基础上所辑注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包括《诗目》一卷、《编年总案》四十五卷、《编年古今体诗》四十五卷、《帖子口号词》一卷、《
本书为作者对《水浒传》中35个典型人物的点评,作者在点评时,从每个人的结局开始展开探讨,试图解释是何种原因造成了人物不同的命运。其中包括出身、能力、性格、人品、机遇等,在一个个人物身上找出属于当时社会独有的特性。对于书中详写的人物,作者尽量还原人物一生的经历,从出世直到结局,探究他的出身与经历如何影响他的性格,他的性格
本书以梁宗岱(1903-1983)在1924-1944年通过诗歌与法国文学产生的互动为研究对象。梁宗岱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翻译家和批评家,青年时期在瑞士、法国、德国学习语言和文学,前后历经七年之久(1924-1931),回国后在国内多所知名高校任教。他精通英、法、德三门外语,向国内文坛介绍西方诗学思想并以诗或诗化散文为
《千秋一寸心》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著。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
这是一套为新生代儿童打造的《三国演义漫画有声书》,以儿童的阅读视角为出发点,使用妙趣生动的插画为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增添想象空间,采用简单幽默的语言风格,讲儿童喜闻乐见的三国故事。致力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下汲取名著精华,在此基础上锻炼听与说的基本技能。让孩子不仅能听懂名著故事,更能讲好名著之精华。同时增加思维训练板
本书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出品,全书分见字如晤(专题式发布近代以来浙江籍及全国文化名人的未刊书信)、简事书缘(追忆与名人名家之间的书信往来)、雁素鱼笺(考证、解读两封以上书信及文坛学界掌故)、片简零鸿(考证、解读单封书信的文章)、海关密函(浙江旧海关档案中往来信函的整理与研究)、万金家书(优秀家书选
本书分为我的古典诗词吟诵之路和吴幼蓝古典诗词吟唱曲集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古典诗词吟诵的由来;古典诗词简介;吟诵前的准备;如何吟唱古典诗词;如何诵读古典诗词等。
打时间的脚步进入21世纪后,王春林便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了对当下时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追踪阅读研究的过程之中。这部书稿收入的,就是他写作于2018年度的一系列长篇小说研究成果。从王安忆的《考工记》,到范迁的《锦瑟》,肖亦农的《穹庐》,一直到李亚的《花好月圆》,将近二十部左右的年度长篇小说进入了王春林的关注视野之中。虽然看似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