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培松先生集散文批评家和散文家于一身,其人更具研究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范培松先生的散文研究、范培松先生的散文创作,还要研究范培松先生这个人。范培松先生的长篇散文名作《南溪水》在《钟山》上发表前,我和他曾就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有过较长时间的讨论,例如,文学要呈现一段过程,找到那些阻碍、破坏人的身心自由发展的因素。如果这
本研究以教育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观点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以史为鉴的史学思维方式,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诗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主要内容与表演形式;运用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蒙古民族的群体特征以及所依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现有史诗艺术形式中掌握年轻一代受众群体对蒙古英雄史诗文化的认知
本书从广阔的范围进行回顾,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团体、文学刊物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总结。在介绍由关纪新、朝戈金所著的《多重选择的世界》这一民族文学理论专著时,不仅对此书作了全面的介绍,还对书中的重要观点进行了阐释,对其学术价值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单立一节,就“民族文学定义之争”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作者将纷纭
本书共五篇,第一篇为《各宫调曲牌与曲谱》,收录了元北曲小令、带过曲、散套用之12宫调362曲牌之曲谱;第二篇为《小令》,收录了元人小令123调;第三篇为《带过曲》;第四篇为《套曲》;第五篇为《附录》。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积极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三年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并将此赛纳入教育部认可的竞赛项目,每年举办。本书主要收录第一、第二届(2019年、2020年)
本书是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卷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计有近五百则。大部分故事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内容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经典故事有《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搜神记》原已散佚,后由明代胡应麟从其他书中辑录而成。
本书梳理从古至今以天府之国为描写对象的经典诗词,对诗词中展现的成都风貌作系统、形象地阐述。通过古今诗词来呈现成都变化发展的轨迹,在还原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去感受诗歌中的地域文化。主体内容分为“诗意成都”“优雅成都”“情义成都”“天府成都”四章,介绍成都在诗文创作、城市生活、人情冷暖、城市建设方面的特色,便于读者了解成都的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中国古代诗歌有着无数流派,多种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华文化长河里的瑰宝。本书分别讲述了中国诗歌发展综述、先秦两汉诗歌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隋唐与五代诗歌研究、两宋诗歌研究、明清诗歌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当代传承研究。本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内容系统全面,论述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建构是多元的,不但有纯粹的文学研究,而且有跨学科色彩的历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民族学研究,更有人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现代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大胆探索。《繁星满天:现代中国民间文艺思想的历史轨迹》对不同身份、不同学科的专家的民间文艺学思想进行考察,包括通过历史文化研究民间文艺的董作宾,民间文艺学的文
《林中的响箭: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民间文艺思想》重点论述中国现代民间文艺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时代特征。以胡适、鲁迅、周作人三位大家为切入点,联系当时三人发表的文学作品、文艺评论和演讲实录,具体、深入地阐述三人对歌谣、传说故事、神话等方面的理解和倡议,归纳他们在具体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共3章,分别论述胡适关于比较歌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