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外事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整个过程,以及国际交往的一般性规则与当代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风俗习惯,对外事人员的仪容仪表、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交往应酬、待人接物、来宾接待与出国访问等均有所规范,兼具权威性、规范性、系统性与实用性。本书适用于从事各种涉外活动的具体工作人员在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各类具体的双边性、多边性国际交
本书分“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影响因素”、“东盟决策的实践与案例”上下两篇共九章。内容包括:地区组织集体决策的政治学、大国政治与东盟决策、东盟的决策系统与相关性等。
《妈祖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属于“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由中国社科院、省社科院及莆田学院有关部门共同主持编纂。本次出版的第一辑由莆田学院教授刘福铸主编,共20卷,收录有关妈祖文献达108种,本丛书专门搜集整理记载妈祖(天妃、天后)事迹,以妈祖信仰为题材,历史上曾独立成书的各种古代
《日本研究丛书: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演进谱系(1972~2012)》以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为“经”、以决策过程和双边关系互动为“纬”,全方位、立体式地对中日复交40年来日本政界人士中国观的变迁图景进行宏观考察和微观分析。总体而言,不同时期的“中国”在日本国家战略定位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如何在国际体系层次内与中国进行既合作又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知行,是在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环境条件约束下,历时性地调整变化的。鉴此,本项目研究的宏观视角和路径设计重点把握了以下诸点:首先,近代以前、特别是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国观如何,它给近代以后的日本留下了什么基础性“遗产”;第二,近代以来日本如何认识世界,形成了怎样的世界观和亚洲观?如
在外交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作者有幸置身其中,经历和学到很多以前从未接触、也不曾想到的新鲜事物和人生经历,这是很难得的。许多朋友建议我把在学院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起初我没有同意,后来经过再三考虑,觉得留住在外交学院的这段记忆还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便着手把我在一时期写的一些文章、发表的讲话、包括照片汇集起来完成此书,留作对外
随着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态度的差别化发展、美国将南海问题与“再平衡”战略挂钩、中菲南海争端被诉诸国际仲裁等新形势的出现,正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中国开始面临全新挑战和新课题。在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大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增强自身硬实力外,中国南海维权还需要外交、国际法、国际舆论等多方面的战略辅助
《在危机中重新认识欧盟》是一部以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亲历者的身份,论述欧盟和欧洲—体化在两场危机中表现的学术著作。—体化是欧盟的生命线,两场危机是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考验。危机暴露出一体化的内在缺陷,有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欧盟;危机也迫使欧盟不断改进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推动欧盟朝着内部失衡得到有效纠正、一体化在*
从杜鲁门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试图在阿以争端中构建不偏不倚的斡旋者角色。尼克松政府时期,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埃以消耗战、约旦危机、十月战争及第1次石油危机,美国的危机管理政策也大体经历了从平衡、威慑平衡到再平衡的相互转换过程。十月战争期间,美国通过脱离接触与石油禁运的互反制约重塑中东平衡,最终达到了软化激进的阿拉伯国家的立
本书自选题至定稿,历经八载,期间多次修改。本书初稿是作者攻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论文。后来在广州大学工作以及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期间作者对书稿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充实,使之更加完善。近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并不断进行拓展,已经在国际政治专业类权威期刊发表了系列论文,并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自老布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