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载录通州区地名的演变,从地名蕴含的由来、演变等信息中,可以窥见尘封的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的轨迹。内容较丰富,有较强可读性和出版价值。
庄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从旧石器时代起,各个时期遗址遍布境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庄浪是多个少数民族往来杂居的地方,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特征。在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庄浪人民创造出诸多丰富多彩的各类地名。《庄浪县标准地名志》汇集境域历史沿革、自然全貌、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及地理实体等方面资料,志书的编纂工
《中国边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成立40周年的纪念合辑。全书选取了31个有代表性的中国边疆学研究论文,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中国边疆学的学科建设,中国边疆学的构建路径、性质和特点,中国疆域构筑理论探讨、新时代边疆与边疆治理等部分内容。该书所选论文均已在国内各大学术期刊中发表,该书的出版不仅对中国边疆学
《中国边疆学八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清史编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大正先生写作的学术随笔。全书选取了与中国边疆学有关的8个题目(统一多民族中国和中国的边疆、中国边疆研究的千年积累、中国边疆研究的百年探索、中国边疆研究的四十年创新、探研当代中国边疆治理战略是时代的要求、中国边疆学是一门极具中国特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全面翔实地记录了1956-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第一章“历程概述”具体分为:起步初创阶段、停滞徘徊阶段、恢复调整阶段、探索发展阶段、改革创新阶段;第二章“学科发展”具体分为:发展概述、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与教学论、旅游管理、农村发展(农业推广
《[同治]黄鹄山志》十二卷首一卷,清胡凤丹编纂,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牌记镌“同治甲戌秋退补斋开雕”。是志卷首有序四篇,余列总目、凡例、引用书目、黄鹄U图六幅。正文凡十二卷,卷一至二日名胜,卷三日流寓、仙释、祥异,卷四日金石:余为艺文,计八卷,篇幅宏富,据全志四之有三,载历朝历代咏记黄鹄山之各种文体,总其大成。
长春建城迄今220余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历经晚清、北洋军阀、东北沦陷和民国等不同历史阶段,是各方政治势力先后盘踞并激烈角逐的战略要津,留下了-大批具有丰富价值内涵的重大史迹和近现代历史代表性建筑。本书运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聚焦长春历史建筑话语体系,对长春近现代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的文化挖掘和内容阐释,并
地名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历史综合的符号。百里杜鹃彝语地名众多,遍及平坝和山区,对百里杜鹃人文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随着时光岁月的流逝和历史发展变迁更替,具有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彝语地名,由于一些熟知本民族文化的彝老、布摩、艺人逐渐去世,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开发、利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许多昨日还鲜活存
本书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本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
本书收集80个景点的导游讲解词,加强长乐文化旅游的宣传,积极推进文旅事业的发展,帮助导游人员规范毎个景点的介绍与推介。长乐区的景点例如:冰心文学馆,坐落在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于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乐区潭头、梅花镇闽江入海口处,闽江口湿地自然环境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