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介绍了英国探险家马克.奥里尔.斯坦因于20世纪初第一次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探险的全过程,即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包括正文15章、附录部分以及译名对照表等内容,以百余万字的篇幅和300多幅插图、图版将古代和田地区各种遗址遗物展现于世人眼前,揭开了该地区古代文化面貌的神秘面纱。
本书主要围绕大龙门城堡、蔡树庵长城、龙门峡摩崖石刻、驻军所在地大龙门村的历史风俗等内容,并结合古关隘文化,除研究摩崖石刻的本体外,还研究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传达的边塞文化内涵,挖掘出它的书法美学价值等。
本书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重要文件,涵盖国务院、国家文物局、教育部、档案局、民政部等部门及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文件;第二章是相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第三章为工作简报,介绍每一阶段的普查成果,共46期简报;第四章为普查宣传,为当地报纸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相关报道:第五章为内蒙古
本书为车轱山遗址三次发掘的成果汇总,其文化遗存涵盖了五个时期六种文化类别,从早至晚分别为:堆子岭文化、大溪文化→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文化。车轱山遗址所在的华容县北滨江,南通湖,东连幕阜天岳,西眺香峰武陵。在新石器时代,各种文化因素在这里交集,碰撞,融汇,从而形成这一带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多元化。堆子
居延汉简有旧简、新简之分。学术界习惯上将1930年在居延地区出土的大约10000枚汉简称为居延旧简;1972-1976年出土的大约20000枚汉简称为居延新简。这30000多枚汉代简牍,是中国简牍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不仅因为其数量庞大,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文化价
本书包括麦积山东侧山梁王子洞窟区,以及崖面新增补窟龛和地震坍塌区的窟龛等,窟龛数量也由原来的194个增加到221个。本书总体结构所列项目主要有洞窟(龛号)、时代、位置、形制、造像、壁画、题记等七个部分。
本书包含先秦典籍中的“金石”、最早的墓志、杨量买山地记真伪之辨、汉中地方志中的摩崖石刻、曹仲经其人其事、王楠与话雨楼、碑版最究心:谭献日记中的魏稼孙、从日记看翁同龢对碑拓的考据、吴大澂的访古、鉴古与传古、王仁俊《金石三编》中的“匋斋藏石记”等内容。
本书精选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器精品100件,从不内角度呈现山西青铜器艺术特点。主要内容由①文物图片;②文物相关文字信息(铭文释读、标准文物出土信息描述、文物历史信息、艺术信息解读);③文物线图;④全形拓片;四部分构成。辅文加“山西青铜器研究”(历史、文物考古角度);“山西青铜器艺术欣赏”(艺术史、美学角度);“序”多篇;
本书总结了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对南粤古驿道的抢救、修复和保护工作。书稿将工作过程划分为三部分:谋定、行动以及展望,工作内容包括建前规划、建中指导、建后管养、建成活化全周期服务、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等。经过五年的时间,三师志愿者们成功推进了南粤古驿道1200余公里重点线路的建设,打造了500多个重要节点,形成
首先,中国碑刻作为一种而重要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内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该著作展示了中国碑刻的全面研究和深入理解,代表了中国学术的高水准和中华文化的精髓。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碑刻的起源、发展、风格和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有助于国际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