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著在明晰互联网作为现代产业发展催化剂的基础上,着重思考科技资源配置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逻辑主线,对科技资源合理化配置优化经济结构、科技资源高效化配置提升经济效率、科技资源高级化配置促进经济动能转换进行内在机理解析。同时,结合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微观企业、中观行业、宏观区域三个维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优
《印度尼西亚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1~2022)》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和附录,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2020年以来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取得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中国与印尼的合作交流情况等。
本书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框架构建了全球产业转移价值量测度模型。这一模型能够克服现有的主流产业转移测度指标的局限性,提供更系统、全面的国际产业转移规模测度结果,从而更清晰地刻画全球产业布局的演变趋势。围绕这一模型及测算结果,本书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演变历程和中国典型制造业参与国际产业转移的路径演变开展了一系列实证研究,期望能够对
2010年以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从孕育兴起到加速演进,各种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本书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技术新要素新基建三个不同视角,厘清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内涵,梳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影响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从实证层面对相关机制
本书以日据时期京沪杭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指出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破坏、掠夺和控制利用。由于日军的掠夺,向来被誉为鱼米之乡的京沪杭农村,在日据期间长期处于饥荒,甚至出现极度乏食的惨况。整个京沪杭农村的副业经济,包括蚕业、林业、棉业、渔业和手工业等均惨遭破坏,受灾破产的农村人口之多,前所未有。尤令人痛心的是,
中国人民大学张占录教授和张正峰教授联合主编的《国土空间规划学》一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对国土空间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完整的概括和总结。全书首先论述了国土空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概念,国土空间规划的目的与意义、任务、内容、属性、作用、地位、依据、历史沿革,阐释了国土空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基本规划
本书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包括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逻辑、战略规划与实施协同发展理论、政府引导性资源和市场诱导性资源协同效应理论、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舒尔茨农业经济理论、诺斯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对“三农”思想的论述等的研究,对云南省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23)》主要包括总报告、分报告、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五部分内容。总报告主要对2022年陕西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进行分析,并对2023年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分报告对2022年陕西农村经济形势、工业运行形势、对外贸易形势、服务业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3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促消费稳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组织编写,本年度报告为“一带一路”蓝皮书系列之第七本, 本年度报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国际合作篇、国内区域篇、专题篇五个部分。总报告指出,尽管2021年世界局势动荡、新冠疫情反
该项目为澜湄合作蓝皮书的延续,澜湄合作蓝皮书从2011年起每年出版1本。自2022年起,每两年出一本。本报告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这一新型合作机制的主要进展、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展望,并对新形势下我国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策略、重点和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国别合作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