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藏》的编纂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的重大课题,具体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其将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的力量,并联合海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进行《子藏》编纂出版工程。《子藏》收录的各子著作时间,大致上截止到魏晋南北朝之末;而研究各子的著作,其下限原则上截止到1949
《周易》运蓍成数,因数而生卦爻象、由卦爻象而生卦爻辞,数、象、辞的递相生成,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演绎过程,具有推导合理性,但不具有结论性,今本《周易》只是若干可能性中的一种文本类型。因此,《周易》不仅是存在论上是什么的问题,也是文本生成论上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数、象、辞作为不同的能指工具,在不具必然性的生成过程中,不断突
全书分为四编,收录代表性学术论文共35篇。本书抢先发售集中展示“生活儒学”学派的学术团队的创新成果:除黄玉顺教授创建的“生活儒学”思想体系以外,还有团队成员初创的“儒家诠释学”“自由儒学”“修身儒学”“新礼教”“诗情易学”“心灵儒学”“实践儒学”“个体儒学”“哲学训诂学”,等等。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以散文的形式合作撰写而成。其内容涵盖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理念以及人生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孟子》和《论语》一样,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中国人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国先秦以后孔、孟并举,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
《庄子》是战国至汉初道家庄子一派的著作总集,由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一书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要求人们安时处顺,逍遥自得,顺应世俗,随遇而安。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大影响。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死后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整理而成。《论语》全书共20篇,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经济、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儒家学说的主要资料。数千年来,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
书稿从《论语》中选取一系列经典故事。《论语》是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语》较全面地记录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及有名门徒的言行,语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内涵丰富,用意深远。研读经典,了解传统,吸收传统的精粹,很好有价值。书稿从字、词到句对《论语》进行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中华老学·第六辑》继续高扬传播老学,造福人类的宗旨与使命,努力阐扬老子的天下情怀,发扬老子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贯彻老子尊道贵德的行动原则,探索治国安邦之道,力争实现老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永恒价值,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老学·第六辑》是目前国内专注做老学研究的专业性学术研究,《中华老学·第六辑》设特稿、老子章
《明本释》是一部南宋时期的儒学类著作,原名《明本》。书中从“以何为本”立论,因采用“正文举其要,子注尽其详”,以先贤时人的言论和事迹解释正文的观点的编撰形式,故又称为《明本释》。本书为其校注,分为上、中、下三卷以及一个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