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密切结合我国内蒙古东部区春玉米的生产实际,对降解膜覆盖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利用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探索了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响应机理,阐明了可降解地膜覆盖对降解前的增温保墒和降解后的降雨利用与作物生长影响的机制;明晰了不同覆盖期的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对玉米土壤水热分布和运移规律的影响;
同位素技术具有示踪、整合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有效的、常用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地质、考古、食品溯源、医学等诸多领域。本书介绍了同位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方法及误差来源、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碳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概述同位
本书以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为基础结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青海大学等单位的**研究成果,为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教学提供指导。全书共分5章。第一章介绍土壤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常用工具、设备及注意事项;第二章讲解土壤剖面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剖面的挖掘与修整和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与性状观察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基本原理、水土流失形式及影响因素、监测的组织与管理,水蚀和其他侵蚀及其防治效果的地面观测技术,传统的调查技术和先进的遥感技术等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监测技术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在兼顾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突出了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主要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之一,全球受侵蚀影响的土地面积达到1.094x10km,我国水蚀程度在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为164.88万km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53%,并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的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而且伴随着侵蚀过
水土保持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监测点的定位观测还为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现状与构建研究》阐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分布、水土保持区划及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发展,并从生态文明新要求、水土保持发展新需求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点优化布局建
本书根据全国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精神,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肥料学科研究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的生产实践,在陆欣、谢英荷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壤肥料学》(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土壤基础理论、肥料基础理论和实验指导及附录。该书既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本科相
水土保持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的重要内容,通过监测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制定相应治理措施,这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适用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划教材相对较少,仅有张广军和赵晓光主编的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而
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概况。介经了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社会经济人口情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分布、水文条件、成土母质等自然环境条件,区域种植结构、产量水平、施肥情况、灌溉情况、机械化应用等农业生产情况。第二章耕地土壤类型。对博州面积较大的半水成土、干旱土、漠土等土纲的潮土、棕钙土、灰漠土、草甸土
本书内容包括: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氮素养分与氮肥、土壤磷素养分与磷肥、土壤钾素养分与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合理施肥与土壤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