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学案(第二辑):吕洞宾学案》主要内容包括:《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修真十书·锺吕傅道集》、《道枢》、《黄帝阴符经集解》(节录)、《修炼大丹要旨》(节录)、《诸家神品丹法》(节录)、《诸真内丹集要》(节录)、《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窖头坯歌》等。
《太清:中国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炼丹术》尝试理清中国炼丹术的起源,以及炼丹术和存思在道教自我修炼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书中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外丹的化学性方面,而是其宗教及仪式层面,这个崭新的视角会对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太清:中国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炼丹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回顾与展望:青城山道教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文集》是四川大学青城山道教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文集。《回顾与展望:青城山道教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国际论坛文集》共分十五个部分,其作者不仅包括国内知名学者,也包括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朝鲜、德国等国家的学者。他们对道教区域历史、前沿问题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涉及当今道
生活于朝鲜王朝末期的学者李能和(1869—1943)是韩国道教研究的开创者,其代表作《朝鲜道教史》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道教在朝鲜半岛传播并发展为朝鲜道教的著作,特别反映了20世纪初朝鲜半岛在西学东渐、受外族侵略、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学者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之情。《朝鲜道教史》以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为基点,从神灵信
《昨日书林: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嬴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焉有待于深掘的宝藏。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齐鲁书社的同志,在此类书感到匮乏之际,联手印出了久负盛名的《云笈七签》。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辑成宋藏《大宋天宫宝藏》
《北平东岳庙》是1939年北京东岳庙及其庙会的调查报告,共两篇。书中以图文的形式,详述东岳庙的沿革、传说、职能、七十六司及民间的信仰、香会组织、香会活动、香会现状等,从中可以透视民国北平庙会及民间信仰风俗的一般情形。
本书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期在重新建构道教思想体系。书中指出,道教作为一种宗教,虽然不同于儒家与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却又离不开这两家,它从一开始就是以儒道互补为特征的。
彭祖原名篯铿,又称老彭,距今已四五千年,受尧帝所封,创建大彭国,并开发武夷山和巴山蜀水,足迹遍及神州大地。 彭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先哲,中华烹调祖师、气功鼻祖、道家始祖,民族养生学家,东方研究气血运动一人,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传说寿长八百八,有《彭祖经》传世,后裔众多,遍及天涯海角。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
在全真教的发展历史中,大蒙古国初期是教门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确立了全真教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也引发极为深远的震荡。开辟全真教这一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就是全真掌教丘处机。正是丘处机以年逾古稀之龄万里西行,觐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随之而来的雪山论道、一言止杀,使得全真教获得蒙古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