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游牧民族迁徙为基底,以环境史为导向,对中国北方游牧部族迁徙及其环境适应能力展开论述,简要介绍了游牧部族及其迁徙概况,引导读者了解游牧部族及其起源和游牧部族迁徙的基本情况;选取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具有典型性的白狄、乌桓、拓跋鲜卑、契丹四个部族,对其迁徙历程和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详细论述,试图厘清游牧民族迁徙过程中游牧者
该书稿由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囊秀寺将格西南喀次成(1929-2019)毕生创作的所有著作,及手写本以及木刻本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共编有10卷。书稿收录了格西南喀次成的《修行次第诠释》《囊秀寺志》等近80部作品。内容涉及语言文字学、诗词学、修辞学、哲学、佛学,以及历史传记、寺志等多个领域,该书稿通过不同的角度解析和阐述
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两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可以从丰富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得到实证。为了更好的呈现南越王宫和墓遗迹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通过南越国的遗址、遗物,以手绘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还原当时的文化、生活和生产方式,给读者讲述南越国时期的南越国王宫生活和对外交往等故事。 本书内容丰富,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和同期的罗马世界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宏观比较的角度探讨中西民族融合方面的异同,以深化对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特点的认识。具体而言,就是要分析为什么中华民族在危机中中得以融合发展,并不断壮大,而在西方的罗马世界里,为什么历史和文明中断了,罗马人和蛮族也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在具体的操作上,主要遵循以下
《曹红新考》书名源自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给作者的诗:“文心郦学擅研求,俊彦今推古涿州。更有曹红新考辨,伪儒陋士尽低头。”由于作者在论述中总能有独到、新颖的见解,所以取诗句中“曹红新考”四字作为书名,良有以也。由于近些年来“红学”热度一直不减作者的一些别开生面的新作和观点也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如关于曹雪芹上世籍贯,作者根据
本书为李宏塔的传记。李宏塔,河北乐亭人,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典范,系李葆华之子、李大钊之孙,曾任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本书通过档案资料和对李宏塔的访谈,立体还原了李宏塔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和家风建设,展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风采。书中通过十余个章节,叙述了他从毕业参军、进入共青团和民政厅工作,在民政
布依族摩经文字已经构成独立的文字体系。它在文字使用上的个体性、不统一性,正好体现这种文字的原创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摩经文字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布依族摩经可以说是布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从中可以窥探很多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理应受到广泛关注和足够尊重。《中国西南布依族抄本文献丛刊·罗甸
《中国西南布依族抄本文献丛刊·望谟卷》(10卷)影印出版的是望谟布依族资深摩师黄道龙、蒙炳生、黄庭志、罗云等老先生收藏多年的摩经文本,经过年的代代传承,如今收集会聚,极具经典意义和出版之价值。书稿在主编汪文学、龙海燕、鄂启科的编纂整理后,将零散布依摩经资料汇总,逐一呈现在书稿之上,成布依族抄本文献体系,可供后人阅读、研
本书首先简单介绍象雄古老教法年居起源于西藏本土文化——象雄文化中,是藏民族自己发展创造出的文化,也是西藏传统文化的支柱之一,而由此产生的象雄年居在西藏人民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接着重点介绍象雄大圆满教法及其经验传承情况,其虽在传承中遭遇种种阻挠,但传承始终未中断。
本书编写组诸位试图从文献到田野,从历史到当今,从哲学到文化,从中国到西方的结合中,透视出藏民族的境界取向、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规范等,并由此而自然融入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大潮之中。本书是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由读者来评判,但无论怎样,当您读完此书后,对藏民族一定会产生一种感性的领悟与理性的自觉。本书的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