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家邓子新院士牵头国内9所高校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共同编写而成,把握了微生物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从微生物学的形态结构入手,再论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以及对微生物生态学、宏基因组学与微生物演化的阐述,反映了现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绪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面向全国高等医药及中医药院校中药学、药学类专业的规划教材,从细胞、分子水平讲清概念,阐述规律,内容简明、清晰,基础性与前沿性并重,可读性强,主要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拓展性和精炼性等特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新世纪第3版供供中药学、药学类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分为
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书内容包括三篇共32章,三篇分别为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免疫学基础部分主要突出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临床案例阐述免疫产生的主要机制,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以图或表的形式直观体现,按照机体免疫产生的机制进行编排,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微生物部分重点讲述常见的
本书共分三篇,包括12个实验。第一篇为免疫学实验;第二篇为微生物学基本技能实验;第三篇为微生物应用与综合设计实验。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病原生物学,包括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
本书严格按照本科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内容编写,为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配套使用的实验报告本。全书由实验部分及病例讨论两部分组成。
本书的内容分为5篇,包括细菌学实验、病毒学实验、真菌学实验、其他病原微生物实验和基本分子微生物学技术,共计71项实验内容。每项实验具体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步骤及注意事项,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书后的附录列出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试剂配制方法、培养基制备方法、菌种保藏方法,以及实验动物管理的相关内
目前中国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刚刚起步,主要的评估工作还处于定性研究阶段,与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在环境风险评估领域的早期尝试阶段相似,尚未获得充分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暴露量数据,未完全明确相关的风险类型和分析构架。编译《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借鉴美国的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风险评估研究工作的发展。风
本书系统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耐药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与控制技术等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特别是涵盖了耐药微生物的群体效应、蛋白质水平、DNA水平和RNA水平等多层次变化及其对微生物耐药性的影响等内容。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每个部分按照各自特征以临床类别或生物学类别进行分类,共包括171种常见的人类病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