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书史论稿》是关于清代藏书史及古籍文献的研究论著。《绪论》从宏观论述入手,对清代藏书史的研究领域、史料范围、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上编怀瑾握瑜藏书之家,为清代藏书史的相关重要人物黄丕烈、袁廷梼、顾之逵的研究。中编芸香永续宋椠明抄,为古籍善本的版本学和书籍史研究。下编丹黄灿然文字犹传,为古籍题跋及古籍校
21世纪阅读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阅读?为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按照历史溯源、理论观照、镜像剖析、问题归纳以及回归建构的逻辑思路,以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将阅读放在阅读学、传播学、媒介生态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点上,剖析新媒介对阅读范式、阅读者、阅读文化景观的建构与解构性,探究新阅读范式与时代精神、技术变革的关系,
科研合作网络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本书介绍了科研合作网络的链路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从中选取七门学科并构建合作网络,分析其网络结构,概括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特点;针对所构建的合作网络,分别研究了静态链路预测和动态链路预测的预测效果;结合基础理论和实证结
本集刊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作者为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的教师、博士研究生等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训诂、古代史、中国哲学等。此第十七期内容涉及对于“河出图洛出书”中洛到底所指为何的辨析,“衽”在中国古代服制中的确切意义,春秋时期名、字、氏族、谥之间的联系,朝鲜
作者研究一直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本书首先对国内外作者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作者理论的不同历史阶段为分期,以重要思想家的作者论为节点,将思想家作者论、作者形态论、作者范式论、作者观念史,以及作者核心词的构成与演变研究融会贯通、追溯总结。然后,通过作者研究经典案例评析和作者研究原创论文,阐释示范进行作者研
数字人文是计算机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在计算人文和人文计算(HumanitiesComputing)的基础上跨学科融合的结果。宫平同志的博士论文《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实现模式研究》正是基于此进行的有关问题的树立和探讨。论文站在国际视野考虑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问题,落脚点放在我国图书馆。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研究
《文献辨伪新探》本书为《辨伪研究书系》之一种,是一部有关于古代文献辨伪的学术论文集。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分门别类的对相关古代文献的真伪进行考辨。本书较为适合历史文献学研究者、爱好者阅读以及使用。
本书立足当前国家文化治理的时代背景,全面、充分、系统地整理、总结和展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事业发展状况,旨在为自身和其他社会组织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研究参考。全书分为9章,第一章详细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发展历程和组织建设情况;第二章至第三章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事业发展的宏观背景,梳理了相关概念和关系,同时还归纳了美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报告(2017)》共包含四个报告:《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报告》主要是对2017年图书馆馆藏资源、读者进馆、纸质图书借阅、自助服务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采用数据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深入挖掘全校师生整体的阅读倾向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特色。通过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客观地掌握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