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如何\"叙述中国\"作为基本问题意识,总体性地探讨当代文学与思想领域在建构中国主体性方面的书写路径和历史脉络。这里所谓中国视野,既不是强调民族(国家)主义论述,也不是突出中国问题的特殊性,而是瞩目于当代中国文学与思想实践的地缘政治场域和主体性诉求,以及由此形成的批判性历史经验与理论创新的可能性。全书从四个层面展开
如何评价1940—1970年代的当代中国与当代文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与知识界仍是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本书稿历史性地分析了制约着1940—1970年代中国及其文学实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革命、民族主体性建构的不同面向,强调了当代中国作为一种“国家”形态的独特性及其文学实践的复杂层面。这对于摆脱主观性的价值判断,而从具体的社
《学衡》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以“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编辑出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学术文章。共设六个栏目,其中“学者演讲”为辛德勇先生论读书与藏书的演讲;“学衡讲座”是谷继明、王正先生在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的讲座实录;“经学专题”“学术前沿”“研究文章”三个专题所收入的作品以中西文化为
《巴蜀地方总集研究》对唐五代以来编刻于巴蜀地区、展现巴蜀特色、收录巴蜀作家作品的总集,进行全面研究。全书分为分巴蜀编刻总集、巴蜀地方艺文总集、巴蜀文学总集三部分,对50多种巴蜀地方总集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现存20多部巴蜀地方总集的具体研究,分析编纂历史、编纂体例及编纂特点,并对现存巴蜀地方总集的文献价值加以评估。本书从
《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19》收入国内近期新的网络文学研究成果。作者们长期从事网络文学相关的研究和组织工作,密切跟踪国内网络文学发展动态,对网络文学史、人工智能写作、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网络文学评价标准、网络文学经典化、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倡现实主义题材网络文学向精品化、经典化迈进。这些研究成果扩
《陈忠实研究论集》收录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性文章,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陈忠实的作品和思想,深度探讨陈忠实的作品、思想渊源、创作理论、人物形象,全面了解陈忠实生活风貌,对陈忠实进行全面细致的透析和挖掘。其中汇集了全国范围内如雷达、铁凝、吴义勤、李继凯、畅广元等专家学者的观点思想。
海妖与圣人何以并提?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张力?这本比较古典学著作,以海妖代表的知识与圣人代表的智慧为线索,串联起古希腊与古典中国*重要的文本。通过比较《诗经》和《奥德赛》,司马迁和修昔底德,孔子、老子、庄子和柏拉图,向读者呈现两大文明如何回应各自内部的危机与变革。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丰富的幻想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虽然他笔下的幻想极为奇特,极为大胆,但其中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既是一部蕴寓着科学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该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发现者、或是探险家、或是科学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女性写作发生史的研究论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代女大学生、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代女作家,是本书关注的对象。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文学现场,结合社会史、教育史、妇女史等背景,本书重现了中国第*一批现代女作家走出闺房、走进学堂、走进社会、开始文学创作的过程。从源头进行的发生学研究,是女性文学研究的
本书围绕“乡愁认同”这一文学认同的特定概念,从三个方面切入现代中国文学的故乡书写实践:一是立足中国现代文学视野,通过梳理鲁迅、沈从文、萧红等代表性作家的故乡书写,深入阐发其认同建构的价值,归纳出三条具有典范意义的“乡愁认同”路径:反思性的、肯定性的和女性的;二是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视野中,探讨了“乡愁认同”的实践在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