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评弹钩沉所收明清以来关于苏州评弹的资料来源,主要有报纸、期刊、档案、方志、笔记、回忆录、口述等。其来源皆于每一资料末尾注明。一方面完整地披露了评弹自明末清初诞生以来的历史变迁过程,反映了评弹与江南、上海地域社会文化的密切相关。评弹从苏州到上海历史演变的史实,为学术界考察研究近代江南、上海文化圈提供了资料基础。另一方
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其中“理论篇”主要收录了戏曲理论家和艺术家对张派艺术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的较系统的理论研究;“谈艺篇”主要是各专家从舞台实践出发对张派艺术进行的梳理分析;“薪传篇”主要是由当下活跃在高校教育岗位上的张派教师及青年优秀演员研究生班的张派传人撰写的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感悟篇”则是学者、张派传人及再传
本书分上下两篇,综合所见前人对粤语说唱的研究成果和作者个人心得。上篇《粤语说唱的内涵》全面展示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粤语说唱的风貌,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澄清一些人们误解已久的问题,以及介绍一些近现代著名的粤语说唱艺人;下篇《粤语说唱的唱腔音乐》收集、记录粤语说唱的经典乐谱,深入分析了粤语说唱的各唱腔音乐。本书收集、记
本书汇聚了相声艺术诞生以来在观众群众知名度高、口碑好的二十三对相声搭档,从演员自身、相声研究者以及名家后代等多种视角,一一讲述和审视这些成功的相声搭档之间的关系,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由演员本人或家人提供的私藏照片,极具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对口相声这一艺术门类来说,二人搭档是必要的演出形式,更是互相合作、相得益彰的基石。
《梅兰芳与传统文化》是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学术研讨会收集的众多关于梅兰芳先生身前艺术研究的论文。其中包括梅兰芳先生的形体、唱腔、绘画。以及他的经历、相关的围绕他的产业。《梅兰芳与传统文化》集中了20多为专家学者对梅兰芳先生各个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研究梅兰芳先生的一个非常全面的论文集。
昆曲、苏剧、评弹是源于苏州的三种传统戏曲、曲艺形式,被称为“苏州文艺三朵花”。昆曲、苏剧、评弹的“遗产”特性不言而喻,保护这些遗产的使命也不言而喻。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保护为先,流传却是目的。因为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最终原则都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以使它更好地流传下去。因此,探寻“苏州文艺三朵花”的前景,探究遗产保护
宣卷(其宣唱底本为宝卷),被文史、社科学界认为与唐代俗讲有着深切关联,本是一种具信仰内涵的仪式行为。清中叶之后,江南地区宣卷在进入苏、沪、宁等大城市之后,淡化了原本的仪式信仰属性,蜕变为一种说唱娱乐形式。而无锡宣卷却始终没有脱离其原本的仪式信仰语境,保持了由佛头宣唱、信众和佛、法器伴奏的原初形式。本书通过对无锡宣卷的历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多发生在舞台上。舞台上的人,涂抹着花花绿绿的油彩,穿戴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咿咿呀呀地讲述着普通日子里可能有、也可能不太会有的故事。那些美妙和丑陋、欢喜和悲伤、正义与邪恶,令人长吁短叹、牵肠挂肚,甚至热血澎湃。 对于读惯了童话的你来说,也许是*次读这样的故事。在这里,你将会遇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代父从军的
《艺藻集中日传统戏剧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本土戏曲的研究和认识,包括对戏曲界重要的理论家——张庚、郭汉城、阿甲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地方剧种的考察和认识;第二部分是对日本传统戏剧及日本文化现象的研究,包括对能乐、狂言、歌舞伎艺术本体的研究;第三部分为发表于《戏剧》《戏曲艺术》《戏曲
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年导演艺术创作之路的探索和积累,分导演方案及导后记;艺术论坛;课题探研;剧坛艺评四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