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对于丝绸之路及其交通路线的研究,丝路沿线古代城址、关隘的调查考证,丝路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敦煌文化研究几部分。书中对于丝绸之路研究中若干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通过多年来持续地在丝路沿线的实地考察,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丝绸路上遗存的一批古代城址、关隘驿站的位置及其历史变迁等做了必要的探讨,摸清了其
通过研究长时段的历史变迁,太行山地区的不少村镇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表现出相当明显的长时段延续特征;至少明中叶以后,太行山地区已经呈现出和传统农业社会不同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晋东南即泽潞地区,包括农业及其他手工业生产在内,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也产生了;太行山地区虽然是一个地理上闭塞区域,但
本书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个文化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和《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作为整体来阐述遗产保护新理念及其与当代中国民俗学的内在关联和价值同构。遗产保护新理念,一指遗产保护的新理念,二指遗产保护着新理念,即遗产保护的间接
文学作品的统计分析
这本书聚焦于三个庞大的城市化区域:纽约、芝加哥、洛杉矶,它们至今仍然在空间结构、美学、经济、不断变换的人口统计学、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与美国历史不断变化的文化含义等方面占据支配性地位:纽约、洛杉矶与芝加哥。 考察这三座城市的早期历史有助于辨明它们各自的全球性功能与进入体系的源起,虽然在今天这些现象已经变得更加显著和普遍。不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大陆最重要的两个大国。自古以来,中印交往不绝如缕,从思想到艺术,从物质到风俗,两大文明曾经交相辉映。20世纪中期,脱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两个国家又几乎同时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70多年过去了,当我国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时,作为邻国的印度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它会崛起吗? 作者
什么是德国?是啤酒、足球、制造业,还是严谨、哲思、守约定?是康德、歌德、贝多芬,还是格林童话、世界大战、欧洲一体化?这些标签里有事实,也有刻板印象。本书精选了与德国相关的88个小问题,涉及德国的经济特点、政治现状、社会风俗、历史传统、文化典故等方面,从一些漫不经心却又日常可见的小问题入手,为读者呈现一个不一定与传统印象
“建置沿革”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篇章,它是对一个地方历史演变的提纲和汇总,堪称一部志书的“总纲”。绵阳市市县两级志书均有对本辖区建置沿革情况的详细记述,然而由于历史久远,朝代更迭频繁,各地建置沿革情况复杂多变,加上志书要求文风朴素、述而不作,令一般读者在读志书的“建置沿革”部分时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作为地情普及读物,《绵阳地
本书从行政建制管理创新、特殊型政区构建的视角,以我国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体制创新为研究主题,总结我国山岳型世界遗产地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洞悉其动力机制,充分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借鉴国外世界遗产管理、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尝试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行政管理模式。
《2023中国陕西》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丰富的数据和流畅简洁的文字,展现了陕西省2022年在各方面的成就,包括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物产资源、科技创新以及教育、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书中还概述了陕西省2023年度的宏观发展概况、民生工程、城市面貌以及对外交往与经贸合作等情况。总而言之,本书是一本认识陕西、了解陕西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