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在原版的基础上,以历史为脉络,补充、更换了部分经典音乐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增加了与作品创作相关的精美图片,书后还配备有音响光盘,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可读性。书中对作品创作背景、表现内容、音乐思想的分析具有权威性,大量的史实资料和精恰的点评凝结了作者数十年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全面吸收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以欧洲音乐的发展为主线,分阶段对欧洲各时期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音乐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进行精要介绍。 作者是著名的欧洲音乐史学家,其语言阐述极其精练、准确、系统而概括,对于非音乐史专业的教学,本书篇幅适当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
在人类的原始狩猎与祭祀等活动中,产生了最早的中国民歌,也揭开了五音汇集的音乐史页。经数千年的发展演进,中国音乐始终向世界敞开着宽阔的胸怀,始终激发出自由和真切的呐喊,吞吐吸纳,借鉴融会,构成七彩缤纷的中华乐章。
《诸子论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名著导读》立足于中国典籍中关于音乐审美言论的脉络疏通和线索贯穿,希望为音乐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一种“全貌全景”的资料背景,这种意图和努力是难能可贵的。出于谨慎,刘蓝先生将书取名为《诸子论音乐——中国音乐美学名著导读》,为的是方便依据“教程”目的而进行的材料取舍,避免了以“史”为观察对象的“挂一漏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国古代音乐部分包括远古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下编中国近代音乐部分包括中国近代音乐的发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音乐建设、革命音乐运动和新音乐在不同政治区域的发展三章内容。每章均设有复习思考题。本书以文献、音乐文物图像、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为据写成
本书内容包括:百越文化积淀与岭南越歌特色、百越文化中的音乐遗存、越汉杂处历程与岭南越歌分布、民族文化融合与岭南越歌风貌、岭南本土少数民族民歌等。
本书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了音乐鉴赏理论、中国和西方各时期的音乐、中国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世界民族音乐等。全书在时代流变和文化脉络中介绍音乐,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音乐审美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书后还附有与鉴赏曲目配套的音响、音像光盘,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