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走读山西系列丛书之一。全书以山西古代壁画为研究对象,从美术、考古、历史、社会、地理、建筑等角度,展现山西古代壁画丰富厚重的历史,内容覆盖了汉代壁画、北朝壁画、唐朝壁画、金元壁画等内容,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壁画,唤起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意识。
罗伯昭(1899-1976年),曾名文炯,号沐园,巴县人(今重庆市巴南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与方若、张叔驯并称为“近代泉家三杰”,有“北方南张巴蜀罗”之声誉。1957年9月,罗伯昭将其收藏的15431件文物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受到文化部嘉奖。至1965年,罗伯昭又相继向国博捐
本书为通俗读物,用英文撰写。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物化天宝天府之国的真正内涵,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以英语作为语言载体,从起源、历史、宗教、文学、教育、科技、艺术等视角,尽可能详实地展示灿烂悠久的巴蜀文明。 全书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蚕丛、鱼凫、柏灌、杜宇和开明的上古传说。第二部分展现历经
本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交代克孜尔石窟的开凿历史,以及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第二章为精品窟的特色介绍,分别介绍了第8-229窟的洞窟菁华。在介绍每一个洞窟时,又将其“不可错过”的看点做单独说明,让读者不错过克孜尔石窟的每一寸风景。
本书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结合作者二十余年的陵寝现场调查和研究心得,为您解读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风水与建制、历史与隐秘、被盗与清理等,折射出清王朝的起源、发展、辉煌和衰落。同治帝六岁登基,十九岁病逝,死因争论不一。他一生活在慈禧的掌控之下,死后陵寝也由生母代为建造,建好的惠陵和同治帝一样孤独而“隐形”。本书将向
本书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三百余件文物,取材于102家享有盛誉的上海老字号企业、商家。通过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美图片,可以看到上海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特色。
本书选取了从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间的30篇墓志铭,并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以志文背后的话题,串联起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
本书围绕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的的经卷文物展开,以史实为基础,讲述了英、法、日三国探险队在敦煌盗宝的经过,如实记录了堪称“文化侵略古战场”的敦煌往事。作者笔下既有对斯坦因、伯希和以及华尔纳等盗贼行径的批判,也洋溢着对敦煌的挚爱与痴情。对于出身佛门的松冈让来说,敦煌既是千年的传奇,更是熠熠生辉的佛教传承圣地,他一生
本书由著名敦煌学研究专家柴剑虹和刘进宝共同撰写,是一本讲述敦煌历史溯源及其文化艺术发展的普及读物。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敦煌历史溯源、莫高窟的营建、藏经洞与敦煌遗书、敦煌宝藏的流失、敦煌壁画和彩塑艺术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全面展现敦煌1650余年的历史。全书配有91幅珍贵历史照片及高清精美壁画彩塑图片,另附一
本书以商代的历史文化、甲骨文的占卜功能为起点,解读甲骨文的文字内涵,铺就甲骨文字的古今意义图卷。书中列举了人体、动植物、天文地理、社会生活四大类的甲骨文字,以及其他的常用甲骨文字200余个,并做出详细释义,基于甲骨文的考古历史及字形字意,搭建起汉字字形字意发展的桥梁,生动展现汉字文化和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