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日本外务省涉华密档1931-1945》编委会新近发现了一批同期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经专家鉴定:这批档案多是专题档案,因与已出版的档案分类不同、存放地点也不同,发现的时间也不同,但其史料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编委会和主编决定编辑补编,以确保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史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补编二”主要收入了1933年至1
《战时日本外务省涉华密档1931-1945》编委会新近发现了一批同期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经专家鉴定:这批档案多是专题档案,因与已出版的档案分类不同、存放地点也不同,发现的时间也不同,但其史料价值是同等重要的。因此,编委会和主编决定编辑补编,以确保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史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补编一”收入三个专题,即九一八事
本书收录了从日本海军省建立的1872年到1933年(1934至1945年暂缺)六十年间,现存的日本海军省涉华秘档,总数达三万余拍。按时间顺序,全书共分为十二卷,70册7000余条目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江地区大约2800万库尔德人被人为地分割到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等四个相邻的国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库尔德人为争取生存权、民族权、公民权和自治权而展开的库尔德民族运动,包含了政治运动、武装斗争、政党组织、传统维护等多种形式。从理论上说,具有典型跨国少数民族特征的库尔德人所涉及的问题,属于
本书论及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十个重要前提问题,阐述了国际体系、无政府状态。归根结蒂是由他者造就而非单纯由国家造就的观点,分析了国家特性和双重身份属性及立场,并以中美、中日为例,提出了国际关系变化的变量和变量制度,分析了国际关系互动中常用常新的“刺激-反应”模式。
中亚国家的跨境合作研究
《钓鱼岛列屿之历史与法理研究(最新增订本)》运用历史考证学、语言学、地理学及国际法原理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历史及现状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为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提出了如山的铁证。通过对历史资料深入发掘、缜密辨析、周详考订,获得众多新突破。难能可贵的是运用日本方面的图籍证明钓鱼岛并非归属日本,对日本声称
《中国亚非关系史》全方位、多角度地论述历史上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关系,采取分专题叙述的方式,包括古代中国人的亚非知识,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和亚非各国的交通和贸易,汉文化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资本主义化与殖民化下的中国亚非关系,华侨、华人在中国和亚非国家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
外交非言语是指在外交领域使用的除言语之外的一切符号系统。本书旨在弥补国内外学界缺乏系统研究非言语之作的缺憾。从基本概念入手,对外交非言语的文化差异性、政治敏感性、象征性、仪式性、程序性、神圣性、安全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借助外交学、国际政治学、文化人类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人体语、时间语、空间语、物体语等外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历经“沉沦”与“抗争”最终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争取社会发展,不断调适与西方列强关系,迎来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伟大而艰难的历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外交思想、外交理念的形成,对近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书试图帮助我们回忆、思考并感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