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社区发展报告(社区养老专题)课题组编撰的2018-2019年度分析报告(社区蓝皮书),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本报告分析了2005年以来中国社区养老,特别是北京社区养老发展的现状以及形势。报告认为,中国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
借由农村妇女问题的研究与延伸探讨,论证与展现了作为村庄本源型制度的家户制度传统对农村系列逻辑问题的隐性建构作用,提出了需从乡村社会制度底色进行顶层设计的新政策议题,试图为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寻求特色的中国方案。关注家户的DFID理论框架是一个强调整合宏观与微观、理论联系实践的逻辑成因分析框架,其既强调主体生计资本拥有情况
清代江南乡村塾师与地方社会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制度创新要实现以户籍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以供给为中心向以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以行政责任约束为主的单动力机制向以行政责任约束和财产权利激励为主的双动力机制的转变。本书主要研究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制度创新的学理根据、公共服务协同供给面临的制度障碍、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制度创新思路等等。
为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到现实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和描述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会同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腾讯网联合发起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学术原创性检测等环节,*终产生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本书即为这些获奖论文的合集。
苗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人们共同体,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而言,苗族先民曾给过极具智慧的诠释,并将共生观念付诸于实践行为,且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这套文化系统不仅对苗族人民的消费行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生态治理也极具借鉴价值。基于此,本研究以苗族传统生态消费文化为研究主题,在共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庞大的青少年人口群体,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显示,我国6-17岁青少年人口达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1%,约占0-17岁儿童的66.4%。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快速的社会转型,青少年面临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多元和开放,全面、准确地了解青少年的发展状况、成长环境和心理感受,对于
圆梦民生(新中国往事)
《中国生活记忆(第三版)》从百姓民生切入,以小见大,通过记录生活的点滴变化,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变迁。全书按照年代顺序,聚焦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那些留存在老百姓记忆深处,ZUI能拨动人心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往事,诸如五六十年代的粮票、赤脚医生,七八十年代的的确良、三大件,九十年代的松糕鞋、贺岁
全书首先基于历史资料、地方档案、民间文献、口述历史记忆,对一个贵州东南部都柳江流域九个侗族村寨构成的传统社会组织自清代中期以来的变迁做了细致而微的考察,并探讨了侗人以关系界定历史的历史观念,侗人有关历史的表述,也是他们传递价值观的方式,对于过去的解释,为当下的人群关系和集体性的生活赋予了意义。其次,经由人类学调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