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隨入唐,艺术史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物,不管是栩栩如生的造像还是色彩绚烂的唐三彩,无不彰显着盛世天朝的雍容华贵。在隋唐五代379年的历史时期,流传至今的书画作品增多,工艺美术水平在前代基础上有了突破性提升。不管是书画作品,还是瓷器、金银器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本册通过介绍隋唐大量精美的文物,记录
本书选择了魏晋南北朝(221-589)三百六十多年的四十六件文物,一些少数民族文物以及一些具有民族融合意义的文物,让我们从文物中了解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表现出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制造方面取得了技术性突破,技术进一步发展,制造了不少精美的瓷器。旨在让青少年朋友们能够通过这些文物看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精神,传
本书主要选取了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皇后之玺”玉印、西汉纸地图、海昏侯马蹄金、“西王母”陶座青铜摇钱树等具有代表性的46件文物来展现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文化交流面貌。本书用生动鲜活的文字搭配精美图片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们能够通过这些文物看到历史,激发爱国热情,传承中华文化。
本书介绍了夏商周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46件文物,以青铜器为代表,如母戊大方鼎、毛公鼎、曾侯乙墓编钟、利簋等。除青铜器之外,选取介绍的这46件文物材质上还有玉、金、骨、木等,各方面价值巨大,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面貌。本书用生动鲜活的文字搭配精美图片的介绍,让青少年朋友们能够通过这些文物看到历史
本书介绍的中国史前文物,时间范围大概为前200万年至前4000年,在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2000多处遗址中,最早的巫山人遗址距今有200万年。而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石峡文化、卡若文化等。其文物主要包括原始人化石以及先民使用的陶器、石器、玉器等生活或宗教器物,这些器物再
本书概述了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价值、地位,敦煌艺术的各个方面——壁画、装饰艺术、服饰图案、色彩、动物,敦煌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作者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亲历父亲从以一人之力到带领众人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保护的这一历史壮举,书中记录了父亲常书鸿坚守敦煌四十年的故事,以及自己以敦煌为起点形成的独特艺术之路。作者的文字既有学
本书内容为对浙东运河博物馆陈列品、浙东运河文化园场外文化景观的文字解读。全书详细介绍浙东运河博物馆和馆外文化园的设计方案、展陈内容,将浙东运河置于中国大运河总体框架下,重点反映了两千年来浙东运河工程体系及水运的演变,以及浙东运河历史地位、技术与文化遗产价值。
本书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阶段的一座巍巍帝都。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后被唐、后梁、后唐、后晋诸朝所沿用,至北宋时为西京,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洛阳城城址是古代文明凝聚的载体,城门是洛阳城对外交流互鉴的窗口,定鼎门、应天门、长夏门、厚载门等一座座城门鉴证了隋唐洛阳城往昔丝路驼铃的繁华盛景。隋唐洛阳城除传统郭城、皇城、
本书基本上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大遗址、课题类考古项目》,第二部分为《基本建设与抢救性考古项目》,第三部分为《公众考古与遗产保护》,第四部分为《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第五部分是考古之外的其他工作内容,如《资料信息管理与书刊编辑》《科研项目与成果》《学术交流》等。全书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学术性。
本书为曲村-天马遗址发现60周年暨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纪念文集,旨在纪念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这两个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全书分为纪念篇、学术篇、影像篇和大事记四部分,纪念篇回忆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的发掘往事,学术篇系统展示曲村-天马遗址和晋侯墓地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影像篇以图片的形式系统展示老一辈考古学家在两个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