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固曾留学日本和德国从事艺术史的学习,其《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是用德国风格学研究中国美术的发轫之作。另外附有*从德语译为中文的滕固四篇学术论文,即《墨戏》《论南宗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义》《文艺批评家苏东坡》《唐宋画论》,新补内容对全面认识滕固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滕固(19011941),字若渠。今上海
《中国艺术史纲》著者行万里读万卷,凭借长期积累的田野调查功夫与文献功夫,将中国土地上史前至清末建筑、雕塑、工艺美术、民间艺术与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各门类艺术还原到当时历史语境与社会思潮之中加以比较,归纳其审美衍变,揭示其生成衍变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动因,建构起自身区别于门类艺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的艺术史论构
民间艺术的当代再设计和创新发展方兴未艾,这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表征。在文化消费时代与资本运行逻辑下,从民间艺术村落、民间艺术旅游演出到民间艺术产业集群发展,民间艺术发展高潮迭起,涌现出一批批新时代的民间艺术精品和民族艺术景观,但在市场中心与娱乐泛化时代,人民性式微,部分民间艺术作品剥离民间艺术精神内核和人民审美
《界缘推移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非艺术专业本科生公共艺术设计50例》由八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介绍了课程探索以及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第二单元是现成品公共艺术设计训练;第三单元是公共艺术形式设计训练;第四单元是公共艺术色彩设计训练;第五单元是公共艺术功能设计训练;第六单元是公共艺术生态主题设计训练;第七单元是公共艺术设计表
《中国公民艺术素养调查(2015)》选取2015年为时间节点,面向全国发放7000份问卷,来了解艺术素养的基本情况。问卷主要调查中国公民参与和消费不同艺术门类的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中国公民的艺术参与频次、艺术消费占比、艺术兴趣、艺术参与方式等。问卷覆盖全国30个省,重点省份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属于文化政策问题,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涉及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领域,内容涵盖了艺术学、城市规划学公共文化管理等方面,本书主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艺术发展的互动互进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阐释了公共艺术的性质、价值、类型与规律,以及如何建设公共艺术并将之纳入公共文化管理体系,以服务于现
这是清华大学肖鹰教授近十五年的教学成果,首次以文字的形式面市。既是教授的艺术心语,也是多年来美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心得。本书以十五讲精要介绍中西艺术史上经典的艺术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以引导读者欣赏经典艺术的魅力、走进伟大艺术家的生命世界、体验人类心灵的瑰丽历程。
丁力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是一位鲜有的集绘画、雕塑、摄影、空间设计等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游走思辨于东西方文化之谧境,催生了对于自我艺术体系的深度思考,从而成就了一个极富观念价值又富视觉价值的立体表现体系。其作品在视觉上对绘画表达做了全新的描述,这其中承载着他的情感密码及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他用自己的独有手法宣泄着被客观世界感染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共19册,是18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集及一部合辑,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陶艺等多个艺术门类。本册是18位艺术家捐赠作品合辑,共收入他们的作品三十幅及评论一篇。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精品集系列丛书之一。本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刘建平的画作专册,共收入其作品40余幅及评论一篇。作品基本展现了刘建平艺术创作的成就和特色,作品视野开阔、写实细腻,具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