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著作编》之一。为《周易注疏校勘记》稿本及誊清本,清李锐等撰。阮元对惠栋等学者擅改《周易注疏》文字,时有不满,故取唐宋元明经本、经注本、单疏本、经注疏合本,雠校各书同异,属元和生员李锐笔之,为书十卷。分任者李锐完成对校初稿并作修订,严杰校补调整,段玉裁批校,孙同元复核,并有少量增补。故
本丛书以王志民教授主持承担的山东省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为基础。丛书的定位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性通俗性读物,由名家、大家写小书,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大众性和普及性于一体,既适合国内大众阅读欣赏,又适合向海外翻译推介,传播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丛书共设计10本,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
《周易入门》共分十三章,包括《周易》所含内容、作者,以及八卦、六十四卦、太极图的解说,并揭示研究《周易》应当掌握的主要方法。《周易入门》之撰写,旨在针对基本的《易》学问题,叙谈有关研探《周易》的一些常识,帮助初学者寻求治《易》的正确途径。张善文为知名《易》学研究者,《周易入门》的读者对象为文史爱好者、《易》学研究者。语
《庄子》一书为中国古籍中一部人人之书,但需学有根底,才能读通此书。钱穆先生的《庄子纂笺》除郭象注外,详采古今各家注,凡逾一百五十家,斟酌选择,调和决夺,得一妥适之正解。全部《庄子》一字一句,无不操心,且上下接续,皆可通释,宜为从古注书之上品。因此,本书非传统意义上的集注或集释,而是通过对历代注释的考量取舍,体现了作者对
近十几年以来,儒学的话语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成为人们讨论公共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这一现象自然来自官方、学术界等多重互动,已经且仍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来学院化的儒学研究范式。过去的儒学研究往往被置于中国哲学的学科下,抽象化、思辨化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而现在,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的中国哲学领域,不仅
《儒典萃英》是一本可以练书法,可以DIY日历的国学文集。书中萃取四书五经深刻名句,打造儒家经典文集。再现国宝《开成石经》拓本以及名家书法作品。珍贵史物插图与文物小史揭示儒典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它也是一个记事本,一本日历书,可撕扯的页边设计来源于古代笺纸,打造古风十足的记事日历书。
本书以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哲学政治理论和教育纲领著作《孟子》为原本,通过背景铺陈正文详解难点剖析提炼主题等板块,与广大读者特别是中学生分享学习精读整本名著的方法和技巧,使读者在阅读本书后,能够充分了解书中的思想脉络,能够从主题、风格、影响力、艺术特色等方面阅读和欣赏经典名著,提炼故事和写作的规律,品味人
本课题以道家文艺美学的现代生发与现代价值为研究对象,把道家艺术精神的现代阐释置于中国美学现代进程的历史语境中,以中国文艺美学古今对接的问题意识,系统考察20世纪道家文艺美学的现代阐释,以及这些阐释怎样受到现代美学思潮的影响,进而参与到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中。本课题通过对在古典时期有重要影响的美学传统现代生发的考察,不仅揭
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
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与《中庸》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之间关系的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尚书》《论语》虽有形上学的倾向,但直到《中庸》才构建了结构完整的形上学思想。《中庸》的建构反过来推动了儒家形而上学的发展,孟子、荀子、董仲舒、王通、李翱等人都借助《中庸》形上学思想深化了自己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