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忠临证经验》常用验方包括了内科验方、男科验方、妇科验方、儿科验方、外用验方,正好100首。其中,民间验方6首,家传验方8首,师传验方22首,自拟验方64首,自拟验方占了全部验方的64%。有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等剂型,有口服、熏蒸、熏洗、药渣熨敷局部、喷洒局部、凡士林药物纱条、浸泡等用法,剂型、制法和用法丰
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药膳理论,简要介绍了药膳学及其发展历程、药膳学基础知识;第二篇为技能篇,详细讲解了药膳药物与食物的结合、药膳原料前期加工技术、传统药膳制作技术以及现代药膳的制作技术;第三篇为药膳配方,重点论述了药膳方剂的组成、制法、功效主治、方解及使用注意等。
扬州自唐宋以来,因交通便利,故成为经济繁荣之都市。顺治初年,徽医迁徙到扬州的很多,经过多年发展,慢慢形成了地方流派特色。如林字门外科、谦字门儿科、庭字门咽喉科等都在扬州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传承。而其中以谦字门儿科人才多。谦字门创始人为清代道光年间名医陈里谦,传到到刘颂谦,为第七代。刘颂谦本名刘延龄。本书为刘延
艾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中国传承至少有数千年历史。《庄子·盗跖》篇里提到孔子讲无病自灸的事: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孟子·离娄》篇里说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宋代艾灸大师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介绍艾灸是长寿术。公元514年,艾灸传到朝鲜。公元550年,艾灸由朝鲜传到日本
这是一名基层老中医悬壶四十七年来的疾病诊疗实录,既有对常见病、多发病详尽的诊疗思路剖析,也有对疑难病、罕见病的成功治验讲解,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作者治病不拘一格,法活机圆,往往效如桴鼓。书中既有主抓病机、审因论治、独处藏奸的治病思想,也不乏方证对应、辨证论治、因病施治、因症施治的遣方用药思路分析。本书案例真
中医以传统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以及临床治疗水平,是区?e于两方医学诊疗体系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注意发挥中医药防治本病的优势,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和控制合并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后世医家根据自身临床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见解和观点。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寒
徐灵胎,又名大椿、大业,晚号洄溪老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江苏吴江(江苏省苏州)人,清代著名医家。著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兰台轨范》《医贯贬》《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徐灵胎业儒通经,博学多才,旁及杂学,尤精岐黄。徐灵胎强调志医当
孙思邈,号真人,又号太白处士,生于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卒于唐高宗仪凤年之后、永淳之前(697、680、681年)三年间,享年约120岁左右。孙思邈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人称药王,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充分体现了对初唐以前医学思想和经验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现存早的、各科
林珮琴,字云和,号羲桐,又号韵廉;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殁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江苏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林珮琴以儒兼医,平生诊治病人颇多;晚年以济世苍生为念,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向病家索回经其诊治之处方,择其要者整理为验案,仿张璐《张氏医通》体例,编撰成《类证治裁》一书。其医论以《黄
顾世澄,一名澄,字练江;生卒年未详,清康熙至乾隆间人;祖籍安徽芜湖;顾世澄出身于医学世家,成年之后侨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其勤于诊务,疗效卓著,并致力于外科学术成就的总结与传承。其前后历经三十年,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完成《疡医大全》的编撰。此书为当时中医外科集大成之作,继承和总结了此前历代中医外科精萃。顾世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