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除概论外,共五章,内容包括:叙事空间研究的背景与得失、新世纪小说叙事的媒介空间、新世纪小说叙事的隐喻性空间、虚幻空间与“乌托邦”叙事、实体空间与“异托邦”叙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的”和“美学的”科学文艺观为指导,以丰富扎实的史料为基础,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把中国现当代杂文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精蕴,包括思潮、流派和文体的来龙去脉清晰地梳理出来。其中特别注意从广泛的历史联系,尤其是从历经劫难而又重谋振兴的中华民族现代生存史的大文化背景上透视杂文现象的林林总总,对百年杂文发展史(从
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用不同的自然事物,即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元素进行专题分类,把中国古典诗歌分成富有代表性的三十四个类别,内容涵盖:日、月、星、云、雨、雪、风、山、江、湖、海……引导青少年读者从感性的自然体验出发,逐渐走进中国古典诗歌的世界,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体验历代诗人借助自然元素所抒写的丰富情感,
本书从《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精选百余篇经典篇目,循序渐进,抽丝剥茧,详细讲解,打开三百多年前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洞悉为人处世的千年规则,带你欣赏《聊斋志异》之美,让你在艺术享受中体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
《乐府学》第26辑由15篇学术论文、2篇研究综述和1篇书评组成。涵盖乐府的礼乐探讨、文献考订、文学研究及诗学研究诸方面。其中《蔡邕汉乐四品论与汉代乐府的谱系建构》一文从蔡邕《礼乐志》对汉乐“四品”的论述中,分析其在乐府谱系建构中的意义。《陈旸〈乐书〉与“乐统”的建构》通过对《乐书》的编撰线索、结构安排及资料取舍展开讨论
本书为腾讯大家作者、畅销书作家闫红解读《红楼梦》的著作。作者以《红楼梦》中被读者广为熟知的人物为线索,通过讲述、分析他们的性格与际遇,观照当今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及其隐秘情绪。作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再次解读《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既综合了当代红学研究的成果,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