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苏剧、评弹是源于苏州的三种传统戏曲、曲艺形式,被称为“苏州文艺三朵花”。昆曲、苏剧、评弹的“遗产”特性不言而喻,保护这些遗产的使命也不言而喻。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保护为先,流传却是目的。因为无论是保护还是发展,最终原则都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以使它更好地流传下去。因此,探寻“苏州文艺三朵花”的前景,探究遗产保护
宣卷(其宣唱底本为宝卷),被文史、社科学界认为与唐代俗讲有着深切关联,本是一种具信仰内涵的仪式行为。清中叶之后,江南地区宣卷在进入苏、沪、宁等大城市之后,淡化了原本的仪式信仰属性,蜕变为一种说唱娱乐形式。而无锡宣卷却始终没有脱离其原本的仪式信仰语境,保持了由佛头宣唱、信众和佛、法器伴奏的原初形式。本书通过对无锡宣卷的历
这本书里的故事,大多发生在舞台上。舞台上的人,涂抹着花花绿绿的油彩,穿戴着漂漂亮亮的衣服,咿咿呀呀地讲述着普通日子里可能有、也可能不太会有的故事。那些美妙和丑陋、欢喜和悲伤、正义与邪恶,令人长吁短叹、牵肠挂肚,甚至热血澎湃。 对于读惯了童话的你来说,也许是*次读这样的故事。在这里,你将会遇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代父从军的
《艺藻集中日传统戏剧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国本土戏曲的研究和认识,包括对戏曲界重要的理论家——张庚、郭汉城、阿甲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地方剧种的考察和认识;第二部分是对日本传统戏剧及日本文化现象的研究,包括对能乐、狂言、歌舞伎艺术本体的研究;第三部分为发表于《戏剧》《戏曲艺术》《戏曲
本书是作者五十多年导演艺术创作之路的探索和积累,分导演方案及导后记;艺术论坛;课题探研;剧坛艺评四个部分。
本书从京剧的发源讲起,一路谈到行当的诞生、科班的情况、旦行的崛起,再到解放后戏曲所面临的种种时代挑战,我们从中除了看到京剧的历史轮廓,还看到诸多光彩照人的名字,以及他们令人唏嘘的人生起伏。这本书对于已经喜爱京剧的人可以是一个饭后的余兴消遣,对于那些不太了解京剧的人,这也是一本极为易读的、好的入门读物。
本书是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丛书之一,收录了我国著名学者叶长海先生的30篇重要论文。
《海内外戏剧史家自选集伊维德卷》收集了海外汉学家伊维德先生多年来对中国戏剧研究的优秀成果。这些优秀论文集中反映了伊维德先生作为一个汉学家研究中国经典文化的独特视角。作者以一个审视者的态度,对中国戏剧界既成的主流和非主流观念进行重估和剖析,如其对诸宫调的研究、对院本这种次要文学形式的研究、对道情文学的研究等。作者很注重考
艺术创作是一项很复杂、很难驾驭的创造工程,它不仅因为作品种类不同,反映的生活内容以及表达时的节奏各异,由此调动起观赏者的思想感受,从中获得的理性收益以及情感波动也很不一样,因此,许多年轻的创作经验不足的作家、导演等,都十分重视去寻求创作中的核心原理是什么,要遵循的美学规律是什么,欣赏这个作品之后,打动你思想的主要旋律是
《剧场品牌管理》内容简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是基于体验营销理论、社会认同及自我一致性理论所构建的,探究了在剧场情境下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并引入品牌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其在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体验营销理论认为,情感体验是消费的重要部分,消费者在进行感官体验的同时,也会在体验的过程中加入互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