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有限,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甚至引起生态功能丧失,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靠天吃饭的农田生态系统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学者依据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和
农业生态美学研究旨在探究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的生态化、美学经济化与农业多功能之完整面貌。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于自然与人联系起来的农业特征,梳理农业景观、生态美学、艺术美学、美学经济以及系统性等相关理论成果,构建基于永续发展视阈下的农业美学理念。其次,以案例作为分析对象: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空间尺度个案所形
本书选择中国农业生产中一些典型区域的典型生产模式和农业工程,采用多元或单一指标进行评价,希望在农业产业高效优质、绿色低碳发展中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提供参考和借鉴。第1章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行了概述。第2到第6章分别选择贵州粮食、河北及山东设施种养、京冀稻改旱以及北京都市农业进行多指标评价,证实农业进行多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二版)》详细阐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的效应、理论与实践。《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第二版)》共9章,第1章简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2章至第5章介绍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效应和原理;第6、7章总结了农业生物
本书针对现代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提出了生态农田的基本概念、边界及特点,介绍了其中的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技术。从养分、水分、病虫害、杂草等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农田的管理技术和综合增产技术,并结合具体应用案例探讨了生态农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介绍了生态农田的经营模式、发展策略及推
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是一门根据生物地球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农业生物体中微营养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的创新学科。本书共六章,前三章介绍农业生物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第四、五、六章介绍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全书重点阐述了农业生物地球化学的理论及原理;系统介绍了学科创建的学术背景和科研历程,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营养工
本书为李季伦教授科研团队的论文选集,记录了他们多年来根据国家需求,努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历程和成果。全书收录了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115篇,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生物固氮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发及生物合成调控研究,真菌毒素及生物能源研究,趋磁细菌生理特性及磁小体应用研究。论文选集不仅展现了李季伦教授
本书针对再生水农业利用生物安全性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位点再生水中病原菌、抗生素抗性基因及蓝藻毒素基因种类与丰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不同再生水灌溉方式对土壤-作物系统中病原菌丰度变化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的影响、根组织和果实中病原菌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再生水灌溉根际土壤病原菌及抗生素抗性基
水资源短缺、土壤盐渍化以及过量施用无机氮肥是制约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有机无机肥配施成为改盐增肥研究的热点。本书以氮素转化为主线,揭示河套灌区盐渍化玉米农田有机无机氮配施增产减排机理。通过室内矿化试验,明确了有机无机氮配施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氮素矿化规律。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了轻、中度盐渍化农田玉米产量
本书基于政府、企业与农户的经济行为视角,围绕“农业生态补偿及其绩效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生态补偿”“怎样提升农业生态补偿绩效”“如何评价农业生态补偿绩效”这四个逻辑层次构建分析框架,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深入开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下的农业生态补偿绩效研究:分析农业生态补偿及其绩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