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钻爆法隧道支护体系的劣化问题,从确保隧道长期运营安全的角度,结合我国隧道工程所处环境、地质条件特点以及结构特点,在考虑一般混凝土结构的6类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高地温、高地应力、渗漏溶蚀的影响,研究并阐明了隧道支护体系的劣化类型及环境特征,探究了支护体系劣化后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构建了支护体系劣化后构件
本书基于作者在矿山法隧道工程修建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以围岩稳定性和力学行为的控制、隧道结构设计模型、挤压性围岩大量级变形、地下水处治、衬砌结构形式的拓展等为主要内容,对矿山法隧道工程修建理念及其技术背景进行了论述,并就若干认识上的模糊点进行探讨。本书可供隧道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全书共分为两篇6章。上篇为铁路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及实例,分为3章,主要介绍了铁路盾构隧道发展及应用情况、铁路盾构隧道总体设计,结合典型案例,着重介绍了地中对接、上软下硬地层、浅埋下穿河流、下穿建(构)筑物、地下障碍物处治、轨下结构等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下篇为铁路TBM隧道施工技术及实例,主要介绍了铁路TBM隧道发展及应用情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习近平主席致贺信。“交通强国”是中国的发展愿景,自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视程度持续加深,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本书主要介绍“‘交通强国’指引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主题研究的学理逻辑,强调了“交通强国”战略如何指引着深中通道工程管理在整体上形成新的理念与格局,并且在新的理念
本书主要介绍“数智赋能驱动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主题研究理论成果。“数智赋能驱动下深中通道工程管理”的研究强调了数智技术如何为深中通道建设管理主体增加和提升基于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并且主体通过什么样的路径,形成更高水平的驱动抓手将这类能力深度融入打造深中品质工程的实践之中,即实现使原本潜在的数智能力转换成现实化、外部化的
类岩堆体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本书是在总结阳澄西湖南隧道施工与管理技术等多项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复杂环境超宽叠型下穿阳澄西湖建设管理、复杂环境超深地下连续墙槽壁坍塌防控技术、富水区深基坑开挖对紧邻建/构筑物影响的控制技术、大断面明挖隧道防渗抗裂控制技术及长大尺度明挖隧道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等。
本书共分为6章,系统阐述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铁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体系。第一章为遥感解译与地质调绘,阐述了遥感解译与地质调绘的一般规定;第二章为为勘探,重点解析了物探和钻探的应用情况;第三章为测试与实验,阐述了工程项目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的基本情况;第四章为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针对具体工程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第
随着我国水下盾构隧道建设的蓬勃发展,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体系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本书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相似模型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水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的力学特性,揭示了管片衬砌结构与二次衬砌间的荷载传递与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地层条件、结构参数及施工方式等因素对水下盾
本书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质千枚岩隧道瓦斯生成及运移规律研究”(51804261)、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碳质千枚岩隧道瓦斯灾害防治基础研究”(2019YJ0556)和四川省公路院科研项目“川西高原变质岩区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成因与防治研究”(2018-YL-03)等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川西高原变质岩区公路隧道有害气体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