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根际微生态过程与调控研究团队与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蔬菜病害防治团队合作研究,以连作蔬菜土传病害发生与根际微生物的关系研究为突破口,筛选出对根茎病害持续控制、维护蔬菜与土壤健康的微生态调控技术与多项物化产品,通过技术组配进行推广示范,提高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和蔬菜产业一线生产者的专业技术水平
本书对辣椒疫霉和大豆疫霉的遗传多样性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活体刺茎接种法测定了安徽省辣椒疫霉不同菌株对辣椒的致病力,探究了安徽省辣椒疫霉致病力的分化机制。对辣椒疫霉无性及有性后代的生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对辣椒致病力进行了遗传研究。分析了安徽省辣椒疫霉和大豆疫霉遗传多样性,筛选并鉴定出大豆疫霉生防菌,利用转录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梨病害、梨虫害、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收录了我国梨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71种,其中病害28种、虫害43种,重点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诊断(或识别)特征、分布为害、发生(或流行)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使用,书中配有代表性图片476幅,书后附有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挂图6幅。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与治理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作物生物灾害类型、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内容包括作物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原核生物病害、卵菌病害、迁飞害虫、非迁飞害虫、作物杂草、作物鼠害,阐述各类因子的危害情况、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突出主要的作物生物灾害,阐述了作物生物灾害防控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园林植物病虫害概述;第二部分为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包括叶花果病害、枝干根茎病害、生理病害等;第三部分为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钻蛀性虫害、食叶害电、刺吸害虫等;第四部分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践。
本书涵盖了11种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指南,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可用于指导色食品生产。本书将形成一个系列图书,长期延续出版,陆续推出不同品种绿色食品病虫草害的防控指南。
《茶饼病微生物组与激素代谢组联合分析》系统阐述茶饼病的感病过程、生化变化、防治措施与生物信息学技术。以茶树染病叶片为材料,通过测定内转录间隔区(ITS)以明确真菌种群多样性,开展微生物组、植物激素代谢组及其联合分析,旨在探究茶树与茶饼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进而明确防治策略。此外,该书从相关数据和图表的含义、组成等方面,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现已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结合
本书为2023年度在全国系统开展的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果树等作物的植保贡献率的评价报告汇总,准确地反映了本年度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成效,结果客观可靠。对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建设,科学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本书以我国水果种类中种植面积、年产量和市场份额皆名列前茅的苹果为例进行研究,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和已有文献资料,梳理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山东省为例分析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内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主要特征,研判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是否能够实现农户的增收增效,并进一步挖掘推动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动力和阻碍农户应用此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