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立项资助(22STB004)2022年立项,2022年12月结项。中国民族学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学的转型发展”学术研讨会(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于12月11日召开,来自民族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
本书共七篇:第一篇为人类学总论,阐述人类学的定义、对象、分科、目的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第二篇为文化人类学略史,简介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不同流派;第三至七篇为主体论述,包括原始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宗教、艺术、语言文字五个方面,各篇内容完备,观念清晰。该书广泛引证和综合研究当时世界上人类学各个流派的材料,批驳错
本书收录了杨正文关于贵州、四川等地的民族学、民俗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共18篇,主要有包括鼓藏节仪式与苗族社会组织、苗族史诗研究若干问题论述、论《苗族古歌》的神体系、清水江流域的白银流动与苗族银饰文化的成因调查、凯里市营盘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黔东南苗族传统服饰及工艺市场化状况、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话语意义解析、西南地区民族村寨
本书稿共分为四章,精选考古出土文献、传世碑刻拓片以及珍贵古籍书影等200余种,以能够表现各民族共同开拓我国辽阔疆域的典型史料为选取标准,通过文献图版与文字对照的方式,对其中所蕴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进行细致汇编、整理、释读,梳理并突出各民族在赓续中华文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融中做出的贡献,展现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76)阶段性成果。清代黄金家族诗人创作颇为繁盛。无论是八旗满洲还是蒙古王公、亦或是改姓的民籍诗人,都有诗作留存,其中还有女性作家。本著作以博尔济吉特氏所作诗歌为研究对象,在宏观的把握上加以微观的审视,力图全面解读这一群体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进而
乡村集市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易形式和生活场域,既是区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再现地方社会生活和民俗网络;也是人群、物资、文化和情感交流互动的重要枢纽,作用于民俗生活的构成和演变,进而成为理解文化形成和变迁的有效视角。本专著以地处武陵民族走廊上的乡村集市——庆阳坝集市为案例,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和文献
本书是通过人物和事物讲述中国精神的大众文化读物。书分为两章:第一章人之豪杰,闪耀精神,讲述了大禹、孔子、诸葛亮、李时珍、雷锋等不同时期(每个朝代约两人)30个不同特色的精神模范故事,由导语、正文故事、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导语简明扼要地阐述每个精神榜样的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历史事实,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文故事讲述最有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76)阶段性成果。和瑛家族是清代享有盛名的文学、科举世家,人才辈出,著作宏富,在清代八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著作以和瑛家族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梳理其家族主要成员的生平、婚姻、仕宦、交游等材料的基础上,从空间理论与诗歌美学的视角,考
近三十年来,人们逐渐接受用文学人类学这个概念来描述这一广阔的主题领域,它也是本书讨论的核心。本书以德语文本为主,英、法文本为辅,探讨了1819世纪不同学科带来的对人的新认识,如何丰富与拓展了文学的主题与叙述技巧,并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多层次地体现出来。书中涵盖狼孩实验、疯人院观察、侦探文学等多元主题,通过卢梭、福斯特
沙莲香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本书为沙莲香教授纪念文集。包含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自述与简谱”。其中,自述部分“中国民族性研究回顾”转载自沙莲香著《沿着中庸的美与丑——中国民族性研究随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简谱则包含了沙莲香教授的简要学术经历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