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东北玉米带长期连作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从栽培学、耕作学、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角度详细阐述了玉米种植技术科研进展。书中深入分析了东北玉米带长期连作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变化规律,系统总结了黑土农田耕层与玉米生长发育的关系,提出了土壤结构性障碍消减技术、土壤功能性障碍消减技术和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构建了适于东北黑
《水稻耐热基因的挖掘及其应用》主要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方法阐述水稻耐热基因研究的实验过程与结果。该书共7章,第1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危害作用、植物响应高温胁迫的调控机理;第2章介绍了水稻应答高温胁迫相关miRNAs及其靶基因的鉴定、表达验证,诠释了水稻籼、粳两个亚种小RNA测序的分析结果;第3章从创建MiR3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总结云南省大麦育种历程的专著,客观、全面地总结了云南省种质资源收集和利用、品种的更替、品种选育历程和进展、品种保护现状、入选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等概况,以供云南省大麦育种工作者参考。
水稻品种DUS测试是一门以实验和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实验课程是品种DUS测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品种DUS测试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品种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促进水稻品种测试技术发展,作者在参考国内外水稻品种测试技术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水稻品种测试经验,组织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本书的主要内容不仅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我国稻作方式呈现出以直播和移栽为主要类别的多样化水稻种植方式。不同稻作方式的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劳动密集型高产稻作方式——手栽稻逐步退出主体稻作方式地位,而产量潜力低的直播稻“不推自广”,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作为全国水稻优势产区,江苏相对于直播稻的“不推自广”,政府
《河南审定推广小麦品种志》一书全面系统收集了1980-2020年40年河南省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并通过河南省审定、国家黄淮麦区审定以及河南省引种(认定、备案)的小麦品种共计808个,从品种来源、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品质分析、抗性鉴定、适宜种植范围和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每个品种进行系统叙述,介绍了品种的选育单位、亲本组
本书基于历时3年,对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中在山西省收集到的537份黍稷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展示了全省各地收集到的具有抗旱、耐瘠薄、耐盐碱、抗寒等各类型黍稷种质资源537份,每份均介绍了物种名称、收集时间、收集地点及主要特征特性,并附有植株、穗子、籽粒的照片。本书的编写,力求结构层次分明、数据
作物氮素营养的精确诊断是科学运筹氮肥的重要依据。植株临界氮稀释曲线理论的提出为作物氮素营养评估、诊断与管理调控提供了支持。然而,作物临界氮稀释曲线的构建方法、不确定性以及产量估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该书以小麦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个不同生态区多种施氮模式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及多年多点的历史试验数据,构建了基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质量和生态环境问题等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稻田综合种养是结合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智慧与现代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门实用新技术,综合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农业资源,在出产优质稻米的同时可完成麻鸭、小龙虾、中华鳖等的养殖,在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本书以优质农产品生产为导向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是寒区大规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寒区水稻生长期短、积温不足的重要手段。其中,稻种曝气增氧浸种催芽研究是该领域的前沿方向。针对传统浸种催芽方式供氧不足和水温不均的问题,本书梳理了气液氧传质理论,基于稻种浸种过程中耗氧和吸水规律,构建了浸种水曝气增氧的氧气通量方程,提出了以浸种水温、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