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系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自2005年至2022年持续开展的微环境效益相关的持续性、系统性研究成果。研究通过阐释城市绿地区域微环境效应因子的时间、空间分异特征及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分异特征与公园绿地山水格局、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特征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既有城市绿地的高效管理、运营,以及增量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及建
绿色基础设施(GI)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进入新世纪尤其十八大以来,城市GI建设的增量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产品价值的提升,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围绕"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全书共10个章节,分为理论篇和实证篇。理论篇阐述了GI的理念、概念与内涵,
本书基于当前国家公园城市建设的现实需求,系统阐述了公园城市的基本内涵及绿地规划的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公园城市的建设经验和实践探索。提出公园城市绿地规划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围绕公园城市建设进行了专项规划研究,包括公园、道路、居住区、广场、湿地的规划设计,也分析了城市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本书主要阐述了绿道对于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公园城市导向下的绿道发展模式与策略,以期在公园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绿道的积极作用。本书首先从国内外绿道与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互动发展入手进行比较,总结绿道发展的两个维度;其次,选取国内公园城市与绿道建设协同发展的三个代表性城市进行研究;再次,基于对作者团队多年来不同规模、类型
本书选取与人们日常生活、游憩关系较为密切的3类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包括景观生态林、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居住区绿地,分析绿地内外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绿地内外PM2.5化学组成差异以及绿地群落结构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削减率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绿地大气颗粒物自身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功能型城市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
为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培育特色、增强活力,既有城市需要有延续性的更新,这就需要找准问题,选择适用的方法和应对策略。本书在丰富的实践案例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城市更新的绿色指引,内容包括研究背景、设计理论、实施路径、模式语言和场景指引,涵盖历史古城区、既有旧城区、城乡接合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城市更新,以及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改造
从景观生态到为人服务,城乡绿地布局理念正发生着由只关注自然空间到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人文系统中的行为感知、心理活动、价值观念等成为当今影响城乡绿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书以生态伦理学和时空统计学为理论平台,运用地理探测器归因分析、概念演绎、多维度比较等方法,建立生态正义所包涵的代内正义、代际正义、种际正义等价值理念与城
《2023上海绿化市容年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编,是上海市绿化市容系统的行业年鉴,内容涵盖2022年上海市绿化、市容环卫、林业等各条线工作,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绿化市容领域行业特色和年度特点。年鉴分综合篇、专业篇、区域篇:综合篇设有领导讲话、大事记、行业工作综述、行业相关统计数据、干部任职等专题板块,专业篇和区域篇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即引言;上篇:核心区绿色公共空间概述;中篇:核心区绿色公共空间更新;下篇:实施管控。引言旨在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简要说明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上篇和中篇是本书的主体内容,深入研究核心区绿色公共空间的分布、特点和痛点,提出绿色公共空间更新的方法和策略;最后,实施管控部分从项目实施的角度提出策略。
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PlanAssociation,RPA)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实施区域规划的专业组织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纽约大都市地区共开展了4次区域规划并进行了大量专项研究,规划持续了近百年,产生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通过聚焦4次区域规划中的绿色空间规划,对其规划背景、核心理念、规划内容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