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李瑞清(18671920),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书法上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康有为(1858—1927),近代思想家、书法家。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丹灶(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清光绪进士。书取法《石门铭》《爨龙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于右任(18791964),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髯翁、太平老人,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等,笔名右任、骚心、大风、半哭半笑楼主、关西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翁同龢(1830—1904),清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瓶庐居士,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以书法名于时。他主张学碑帖“重在气势,不在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吴湖帆(18941968),近代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斋号四欧堂、梅景书屋、玉华仙馆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梁巘1710—1788,清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梁巘。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亳县(今安徽亳州)人。以工李北海书名于世,时人将其与大学士梁同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张祖翼(1849—1917),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字逖先,号磊盫,又号磊龕、濠庐。因寓居无锡,又号梁溪坐观老人,安徽桐城人。篆刻,师邓石如,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赵之谦(8291884),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盦、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举人。精篆刻,初学浙、皖二派,后突破秦、
自清代中期开始的“碑学与帖学”之争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近年“碑学与帖学”又渐成为书法界的热门话题,本丛帖择取晚近碑学与帖学书家墨迹,为研究与临习提供重要材料。王文治(1730—1802),清书法家、文学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其书早年师笪重光,后力学董其昌,兼法张即之、李邕,善以侧媚取势。与翁方
随着数字化生活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人疏于书写,字迹逐渐失去美感。为了帮助他们重拾书写乐趣,提升日常书写的美感,我们推出了这套《硬笔口袋习字帖》。字帖摒弃复杂的笔法讲解,采用即临即美的设计理念,让读者通过简单临摹快速感受到书写的变化,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分享欲,使书写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字帖内容精选受女性读者喜爱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