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深入挖掘了《传习录》译注本与日本阳明学发展的内在关联,尤其注重结合译介过程中的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客观真实地勾勒出《传习录》在日本译介与传播的全景图谱。通过对《传习录》在日本的译介历程与传播历史进行全面考察,该书为阳明学典籍外译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和学术支撑,也为增强阳明学的文化活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同时,该书还拓展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
《罗马与耶路撒冷》是犹太复国主义历史上第一部著作,同时也是里程碑式的著作。 摩西·赫斯彻底转换了犹太人问题的思想范式,他没有像前人那样把犹太人问题看成是一种宗教问题,进而也没有像前人那样把它看成是一种个体性的解放问题,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民族问题。这种思想范式的转换是赫斯与其前人的根本性差别所在。于是,赫斯彻
明治维新以降,近代日本人西渡前往中国留学。1899-1945年间,日本各机构部门共向中国选派近200名学术型留华学生,他们在近代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日本侵华史等研究领域均是值得聚焦的重要群体。本书以1899—1945年为跨度,对该群体进行全面探讨,究明其派遣实态、留学实态及其留学结束后的工作实态。同时,对每个派遣机构和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向周边扩散的自然态势。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日本,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日本就是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改造,只是这样的改造并不是中国强加给日本的,而是日本人主动引进,用中国文化来改造他们的社会的。遣隋使、遣唐使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日本不仅引进了中国的国家制度、统治思想,还引进了中
提起奥斯曼人,你可能会想到他们上好的地毯、丝绸长袍、强大的苏丹,以及一个黄金帝国——奥斯曼帝国。奥斯曼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他们在中亚大草原上游荡的日子。他们一路东征西讨,将版图一直扩张到亚洲、非洲和欧洲。奥斯曼王朝延续了600多年,曾在历史上称霸一时。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陨落与权利更迭,走近奥斯曼人的生活
本套书为西藏大学次仁朗杰教授及文化学者范久辉先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的陈塘镇(中国境内夏尔巴人最大的聚居地),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田野调查的成果,收录了大量第一手陈塘夏尔巴歌舞的影像资料,以图、文、视频相结合的立体影像志的形式呈现。项目按照内容分三卷:日常生活卷,仪式庆典卷、嘛呢戏剧卷。
\"本书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民族志,作者在泰国中部的曲乡开展了长时段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制度-认同-实践三维视角,深度探究泰国社会公民身份建构的本土逻辑。作者发现,一方面,由南传佛教衍生出来的“功德观”构筑了当地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人们通过功德的让渡和共享实现社会联系,并进行着各种道德共同体的塑造;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制
本书是2022年11月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外国语学院协办的“‘使行录’与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此次会议云集来自两岸三地和日本、韩国、越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呈现出国际性、跨文化、多学科的特点。研讨会上,60余位专家学者提交了论文,展开精彩的学术讨
本书共六章,分别是:农业与疾病、文字与地图、冶金与武器、游牧与骑兵、迁徙与传播、帝国的终结。具体内容包括:农业不只是挖土种地;西亚农业的起源;农业与疾病:剪不断理还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