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7章。首先以 GLT、BS和BLVL三种典型竹 质工程材料为研究对象,综 合比较了三种竹质工程材料 的物理力学特性,重点研究 了三种材料的频响特性,获 得其固有频率和阻尼特性; 在此基础上,以三种典型竹 质工程材料加工而成的双拼 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抗弯 性能试验、抗弯承载力理论 分析和
保护区综合科考是一项 汇聚多学科的科研调查任务 。基于保护区的实际,本次 科考共规划了自然地理概况 、社会经济状况、植物多样 性、古树资源、昆虫多样性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亚高 山草甸动植物7个调查内容 。各调查内容分别由不同的 专业团队独立组织开展调查 ,较好地完成任务并提交了 各自的分项调查报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野生食用菌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介绍了野生食用菌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经济价值、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野生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态环境。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参考书。
\"美国、加拿大地区的北美红杉林已经度过了数千年平静的历史,个别古树树龄甚至超过四千年。然而在过去百年间,这些堪称太平洋西北地区风物名片的红杉林却见证了一系列冲突变革:工业化时代的加速开采、环境保护组织的诉求与砍伐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立法保护与盗伐者的博等社会性难题。1918年成立的“拯救北美红杉联盟”及“绿色和平”国际
全书共分5编:第一编为概述,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泡桐的起源、演化与分布,第二章为泡桐的分类及栽培区域,第三章为泡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第四章为泡桐的价值,第五章为泡桐文化;第二编为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第六章至第十二章内容。第六章为泡桐的基因组,第七章为泡桐的蛋白质组,第八章为泡桐的表观组,第九章为泡桐的代谢
本书以“归国留学生与中 国近代林学体制化生成研究 (1840—1949)”为题,旨 在考察归国留学生在林学体 制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 及所扮演的角色,梳理中国 近代林学体制化形成与发展 的基本史实,勾勒归国留学 生对林学体制化贡献的大致 轮廓。本书除去绪论、结语 以及附录外,正文共七章。
本书主要总结重庆市松材虫病防控与马尾松林改培经验,结合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马尾松林特征,介绍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防治模式、防治对策和疫木高值化利用。本书共分为7章,详细阐述了松材线虫病,重庆市国家储备林马尾松林特征,防控与改培,改培设计,项目组织与管理,疫木处置与高值化利用,以及成效巩固与效益监测。 本书结合重庆松材线虫
本书以河北省木兰围场 国有林场近十余年森林经营 探索与研究成果为基础,主 要介绍木兰林场基本情况、 经营历史、经营内涵、经营 原则、技术路线等,以目标 树经营、均质经营、转化经 营、恒续林经营等具体技术 为典型案例,详细的阐述了 木兰林场实际经营做法,并 进行经营效果分析评价。木 兰林场近自然森林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本书为三江源一带遗址、村落、风俗的考察调研,通过对文化资源调查与内涵分析研究,分析人类文明形成与自然地理演变的关系,更深入地解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杭州云栖竹径的古木树 种和数量在杭州建成区内首 屈一指,是古树名木集中保 护区。云栖竹径共有古树名 木120株,其中一级古树9 株,名木2株;二级古树19 株,三级古树90株,涵盖枫 香、苦槠等17个树种。 2023年2月,云栖竹径枫香 古树文化公园被评为浙江省 第一批古树名木文化公园。 编者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