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灾难性威胁,实施在轨处置是防范化解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的有效途径。本书从航天器与小行星作用的方式入手,对小行星防御在轨处置技术进行梳理分类;分别对瞬时和持续作用在轨处置技术的发展现状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从多角度对已有小行星防御在轨处置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近地小行星防御在轨处置技术的
本书介绍了空间碎片防护和监测预警雷达技术领域的前瞻性理论以及作者团队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引入雷达天文探测和小行星探测任务的概述,进而介绍了雷达天文无线电科学接收机系统、地基雷达探测系统的性能设计和仿真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地小行星雷达探测的需求与技术途径以及展望。本书内容新颖、体系完整、可读性强,兼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本书从固体推进剂含能化合物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应用的科学原理出发,提出固体推进剂用含能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理化性能等要求,综述了现有的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含能化合物,重点介绍了含能化合物结构设计及理化性能计算方法软件,对未来含能化合物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由美国安柏瑞德航空大学的埃里克·西德豪斯资深教授编写。该书的特点是强调了综合生命保障技术的概念,即涉及到各种低地球轨道航天器座舱内的环境控制和生活物资保障、航天医学和营养保障、舱外活动防护服的生命保障、长期载人航天植物栽培等受控生态生命保障技术等,对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介绍的较为全面和深入,在本
本书围绕航天发射场执行运载火箭准时发射任务,从发射窗口的确定,各系统对准时发射的制约因素,到准时发射的相关策略的制定,阐述了航天任务准时发射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根据航天任务执行的经验,提出了典型的射前故障处置策略,包括基本原则、处置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使用方法。全书内容共分为8章,分别是绪论、系统协同与最低条件、准时发射策略
太空环境十分恶劣,对进入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十分重要。本书分为四大部分,主要介绍了航天员的选拔、航天员的训练、航天员的生活和航天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各国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的方法,以及他们的太空经历,突出介绍了中国航天员的知识和故事,以及国外著名航天员的成长历程。航天员在太空中
本书从发射场地面设施设备的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过程和现状入手,介绍了典型测控对象类型组成、自控系统功能、控制模式要求、设计思想、管理模式、质量要求等要素及特性,并对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进了总结及探讨了控制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以引导读者快速了解行业技术基础理论,设计流程、思路、方法和技巧,推动专业论证、设计标准化建设
本书论述了用于执行航天器交会机动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设计。虽然交会任务已经成功执行了数百次,但新的制导和控制算法的开发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其动机是提高这些机动的效率、安全性和自主性,本书试图对其进行整合。这本书既适合刚接触轨道交会和模型预测控制这两个主题的读者阅读,也为航空航天业的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值得关注
本书较为详细的介绍了航天器相对导航与控制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和方法,也融入了作者的部分科研成果,内容丰富、涉及面宽。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①基础部分,介绍了全书需要用到的数理基础、相对轨道动力学建模;②相对导航部分,包括相对测量敏感器及其原理、最优估计方法基础以及相对轨道导航估计理论;③相对轨道控制部分,包括脉冲推理和连
作者撰写本书的核心意图是将新时期航天质量管理从精细到精益的转型发展之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加以解读,主要内容是介绍新时期航天质量管理工作的总体考虑、核心做法和最佳实践。本书突出新时期航天质量管理特点,注重对航天质量系统工程管理创新成果和工程实践的介绍,所列方法已经过航天工程检验,是新时期航天工程实践的结晶,可供从事大型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