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的批判奠定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调。霍克海默仔细梳理了“理性”概念及其表征内容在西方文化史中的流变。他认为理性分为两种,即“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主观理性的特征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即《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工具理性”。客观理性关注的是目的自身,类似于“至善”的概念可以发展成包容万有的体
本书内容包括: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以国家意识形态主导与推进文化发展、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法、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包括:“文化”是以符号为表征的意义系统;理解“文化”的三个层次;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体系等。
本书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当代现实问题,全书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出发,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全媒体时代的精神生产活动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揭示其背后的数字化特征,阐明其在当今时代主流话语建构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卫·哈维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创性地将“社会正义”纳入其空间分析视阈,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正义探讨,开拓了生产正义、政治正义、环境正义、全球正义的新视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本书从三个“辩证统一”(即空间与正义、空间与主体性、空间正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深入研究大卫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
本书以历史与逻辑、经验与思辨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汲取东西方思想史有关“主体”和“主体性”的合理内核,立足于当下的生存境遇,提炼出“诗性主体”这一重要的概念和范畴,进而展开系统和深入的阐释研究。诗性主体之研究,一方面,弥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于主体和主体性运思过程中诗性主体缺席的遗憾,另一方面,借用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资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内心性的辩证法是一种反对黑格尔思辨意义上的存在论导向的关于个体的生存与内心性的辩证法,通过信仰之跳跃澄清了时间—现世与永恒的关系,凸显了生存个体在有限与无限、时间—现世与永恒之间的辩证张力并通过瞬间问题打开了个体生成的不确定性及哲学的未来向度。克尔凯郭尔借助认识论、道德论和生存分析方法指摘出理性和信仰
《思想与自身存在》是当代德国重量级哲学家迪特·亨利希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基于作者在魏玛古典学基金会尼采学院的讲座而形成。全书分为两部分,即“呈示部”和“发展部”。第一部分提出主体性的基本思想,第二部分进一步推进这些基本思想。作者的这些讲座想要指出,我们如何从一种将在主体性进程中出现的诸思想吸收进来的思想出发,去开展哲学
本书所探讨的意识自然化的新进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类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理论经验下,对意识“难解问题”作出的尝试性解释方案。一方面,本书通过梳理总结自然主义下的物理主义路径和二元论路径,指出两种传统路径在意识问题上所各自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本书着重阐释查尔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论证分析其作为意识自然化新进路的可能性,
本书以明晰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以及马克思对唯心史观的批判为中心议题,旨在彰显本体论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理论贡献;以“建构”与“消解”为两翼展开讨论,“建构”的是马克思经过本体论革命到达了切中社会现实的新的历史观,为新时代提供方法论指引和遵循;“消解”的是唯心史观的有限性,避免误入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