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宣传部关于“持续打造出版精品”精神的指导下,积极落实“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读物”的指示精神,打造“大家学术文库”系列图书,此次申报为第一辑。该系列图书涵盖了20世纪初至中期的知名学者,如舒新城、王国维、傅斯年等学术大家
《简读吕留良》再现了吕留良时文选本风行天下的盛况:其自产自销的风盖楼时文,应试学子人手一册,其隐于时文评选本的反清思想亦因此流播深远。本书还细述了吕留良死后遇难的前因后果:其死后近五十年,曾静案发,曾自述受吕留良影响而反清,雍正出奇料理此案,赦免主犯曾静,吕被剖棺戮尸,并牵连至族人亲友……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四存编》,影印底本为清康熙刻本。包括《存学编》、《存性编》、《存治编》、《存人编》四部分,系统展示了颜元的偏重实践的哲学思想。四
"《儒典》精粹涉及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经典著作,以及历代儒家学者的生平事迹,集中展示历代儒学的精华。版本珍稀,其中不乏宋元本;名家导读,约请文献学专家为每种书撰写提要,版本价值与学术价值兼备。《国朝宋学渊源记》,清道光九年刻江氏丛书本。此书专记清代遵循宋儒义理之学者即宋学家,对所列诸家生平、师承、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评
张履祥,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字考夫,别号念芝,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学者称杨园先生。张履祥,作为明清之际的“理学真儒”,他是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驱和“践履笃实”的民间理学代表,在中国儒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第一,张履祥是明末清初“尊朱辟王”的先驱。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古今中外大家为对象,着重撷取与体现其思想精要。丛书作者皆为各领域学术前沿学者,他们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短短十余万字,清晰简练阐述中外大家生平、思想,让读者快速读懂大家。丛书内容编排、装帧设计到纸张选择、印刷力争精益求精,成就视觉欣赏与阅读体验于一体的大众读物。 《简读王夫之》一书比较详细
本书关注清代中期的经世儒学,阐释近世儒学的从宋明理学到清代经世之学发展的现代意涵。作者认为,陆燿的《切问斋文钞》(1776)与魏源的《皇朝经世文编》(1826)两书是此一学术传统的代表。清儒以“明道救世”为中心所发展出的经世思想与宋明儒学是一脉相承的。然而为应时代的要求儒者更加强调经世与经义、礼教的配合与官僚制度的改革
本书立足日记学、文化学、文献学、心理学等多角度,试图探讨近现代文人日记的文体特征、船山学、湖湘文人、文学转型等方面内容。具体从日记视域出发,以“船山学及湖湘文人”为关节点,通过对近现代文人日记中的船山诗学、湖湘文人形象、文学转型等做整体的考察,描绘出近现代湖湘思想文化的嬗变轨迹。书稿主要阐述了近代文人日记的文体特征、文
顾炎武为清学开山祖师,清代六大宗师之一。本书讲述了在以清代明的历史条件下,顾炎武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认真总结明王朝覆灭的教训,重新审视传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其远见卓识,建构民族复兴的蓝图的历程;分析了他在哲学、史学、道德伦理、经济政治、文学诸方面所作出的新的理论建树。 大家精要·典藏版丛书简介
本书为编年体乾嘉学术史资料长编,所录文献上起乾隆元年,下讫道光十九年。凡上述百余年间之重要学术史事,诸如中央地方学术举措、学者主要著述及见解、学术师承等等。所录文献一事一条,先述梗概,继摘原文,逐条随文标注所出,以示征信。清代学术以整理和总结中国数千年学术为特征,最能体现此一历史特征则为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近一二十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