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为建设现当代外国研究平台而设立的一项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课题,由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十几位学者协力承担,共同写作。本书便是这一重大课题的初步探索成果。本书共十五章,分三篇。上篇全球宗教格局观察,从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综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7辑。
本选题全称《讲说一切宗派源流及教义晶镜史》,主要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及其他各种宗教,西藏本土的本教和藏传佛教,祖国内地的儒、释、道三教及蒙古、于阗等地的佛教的法脉源流和教义学说。本选题全称《讲说一切宗派源流及教义晶镜史》,主要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及其他各种宗教,西藏本土的本教和藏传佛教,祖国内地的儒、释、道三教及蒙古、于阗等地
本书是詹姆士在吉福德讲演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品,是一部从个人经验角度观照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用常识和心理科学的事实讨论各种宗教经验,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思想家的宗教经验为例,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作者将宗教生活与人性联系起来,从宗教的层面发掘人性的秘密。书中分析了大量的个体传记资料,叙
17世纪30年代紧接着鼠疫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中魔事件,使法国外省小城卢丹闻名整个欧洲。中魔的基本都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施魔凶手则渐渐指向本堂神甫于尔班·格朗迪耶(UrbainGrandier)——他最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在《卢丹城的中魔》这本书中,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以更大的当代斗争——即中
本书是赫丽生的重要著作之一,本书虽然是研究古代希腊宗教的专著,但同时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更深层面认识古希腊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乃至整个古希腊文化,因此,对于研究古希腊宗教、文艺、哲学、历史的专业人士以及所有对希腊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本书确是难得的参考资料。本书从神秘的祭奠和再生仪式入手,广泛涉猎戏剧和史诗,旁征博引了雕塑
《古希腊宗教研究导论》无疑是赫丽生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书中,她明确地提出并令人信服地用大量例证阐明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可以说,作者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古希腊人的宗教思想和宗教实践,为读者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反映古希腊宗教演变的全景画。虽然作者的着眼点是宗教,但她用于阐述希腊宗教的资料涉及考古学、文学、神话、哲学、历史、词源
《我与你》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的代表作。马丁·布伯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存在的东西,决不是我思,也不是与自我对立的种种客体,而是他自己同世界上各种存在物和事件发生关系的方式。基于此,马丁·布伯论述了人的两种关系范畴,即我与它和我与你,我与它所反映的是一个经验世界,而我与
本书为徐以骅主编在我社出版的全区视域下的宗教研究系列之一。作者(美)肯尼斯·D.沃尔德,徐以骅译。本书的主要论点是宗教在美国政治中比大多数人所认识到的要重要得多,尽管与他们所想象的方式不同。那就是宗教影响在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显而易见——如我们所持有的关于政治的观念、政治精英和普通民众的行为、对公共法律的解释,以及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