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读本作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新疆中青年爱国宗教人士读书班教材,落实中央相关精神,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以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为切入点,以伊儒会通优秀历史经验为借鉴,推动伊斯兰教与中华文化进一步深度融合,推动实现伊斯兰教健康传承,积极与中国
本书客观描述了21世纪之初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以及西方穆斯林的生存环境等内容。因此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也没有提出个人观点并为之提供严格规范的学术论证,仅仅通过对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资料的梳理、归纳和粗浅的概要介绍。当前,包括自然灾害以及地区冲突带来的动荡仍然阻碍着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各国人民都应抱着寻求和解而不
本书以引导我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抗疫精神为初衷。内容包括:伊斯兰教倡导保护环境、父母对子女的职责、夫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做乐观处世的穆斯林等。
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前期产生以来一千多年的发展中,以根本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为依据,逐步建立起了以核心教义和信条为支柱、以教法思想为现实框架的宗教思想体系。伊斯兰宗教思想体系已经完成,而且长期出于稳定的状况中。而本书对20世纪中期以来伊斯兰思想的发展、变化进行探索,力图较为全面立体地呈现当今世界伊斯兰思想的发展脉络,把
本书通过贾米作品舍起灵和刘智的两个译本,讨论中国十七八世纪波斯语哲学作品在中国的流传和译著情况,并由此发现中国传统的宋明理学、道教、佛教等哲学思想对这些波斯语作品的翻译有着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中国伊斯兰教特有的“以儒诠经”的译著方式,这是伊斯兰教中国化最为直接的体现之一。
本书为杭州政协支持的专项研究课题,立足史料,完整而又简要地勾勒清代以前的杭州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特色。立足可靠史料,简要勾勒清代以前杭州伊斯兰历史文化。全书为两部。上部主要梳理杭州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基础,并选择史料比较丰富的明末清初丁澎家族作为专题进行讨论。下部以清真寺、伊斯兰教宗教人士、伊斯兰教著作等要素为主进行研究。
该书初稿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前后,增补稿成书约在康熙五十三年前后,仅有稿本,并未刊行。现存抄本正文179叶,系传图28叶,散件1叶,计208叶。半叶8行,每行18字,除正文、夹注、图谱等,还间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全书共约七万余字。该书记载了明末清初伊斯兰经堂教育开创者胡登州与其弟子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
全书分《本经》和《图传》两大部分。《本经》共5章,辑译编著了80多种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经籍的有关论述。《图说》系仿效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以《太极图》解说世界本体的方式与《本经》互相阐发。本书稿是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15AZJ005):“刘智《天方性理》的整理、翻译及研究”的结项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出版价值。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人”的问题,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问题,历史上发展出了一套成熟的“人道”思想和伦理体系。明清时期,一批回儒学者会通中国传统哲学和伊斯兰思想,全新诠释、建构了一套别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人道思想体系,深入探究阐释“人从何而来”“人道是什么”“如何实践人道”“人道的意义何在”等问题。本文稿
马复初是清朝末期著名的经师、阿訇,其汉文著述在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系统梳理了马复初从事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其汉文著述情况,深入细致地解析了马复初的主要汉文著述的主旨思想、著述方法。马复初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以浅显形式阐释伊斯兰信仰;提出六信,确立中国伊斯兰教表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