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细分析了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进展情况,重点围绕全岛封关运作准备、重大制度创新以及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分析,同时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素自由便利、制度保障体系的推进进程和成效,提出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进一步对标“三张清单”,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及时发现
2021年11月,我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本书围绕DEPA,从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DEPA先行先试的思路、跨境无纸化贸易、海南试点DEPA电子支付规则思路、海南网络安全治理现状和进展、国外数字化转型经验等方面,分十三章详尽论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DEPA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
本书在产能过剩理论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分析产能过剩形成的根源、经济影响以及治理效果。具体地,首先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作为产能过剩反向代理指标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其特征,进而对总量产能利用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解,以探究产能过剩的形成根源;其次剖析行业产能过剩对企
本书内容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中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外贸易相关的基础理论为逻辑起点。其次,定义知识产权保护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然后,梳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不同时期的作用与关系。进而从理论上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响机制,分别从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结构、外贸效益、外贸竞争力
本书综合运用了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博弈论、农业供给理论等学科理论成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在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借助多个分析指标厘清了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构建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我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并提出了可行性对策。
本书以2021—2022年中外关税制度方面的变化为对象,分8个模块整理资料并加以评述。主要包括:中国海关法律规范及关税政策的变化、境外关税政策的变化、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变化、商品归类与原产地规则的变化、关税谈判与自贸区发展、中国对进口产品贸易救济措施的变化、境外对华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等内容。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4)》系统梳理总结了河南自贸试验区一年来的建设成果。报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综合发展篇,总结河南自贸试验区一年来整体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制度创新篇,总结一年来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各领域制度创新的成果;第三部分片区发展篇,总结一年来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的总体发展情况;第四部分年度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继续举办第三十八届“中国外经贸改革与发展”征文活动,征文的主题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盘固链增动能”。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后,于10月13日召开终审总评会。评审委员会专家坚持“公平、公正、重质、择优”原则,经过三轮评审,确定了20
克罗地亚是马可·波罗的故乡,位于欧洲东南部,海港直接切入欧洲腹地,市场范围辐射西欧和东南欧国家,是中国货物进入欧洲的门户,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对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与克罗地亚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关系成为“不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本书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和国际借鉴篇。总报告回答了如何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问题。专题篇紧扣国家战略,选取了本年度自贸试验区最热点、最受关注、最具前瞻性的议题,力争作出时效性最佳的深入分析。区域篇选取了上海、广东、新疆3个自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