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走向生活世界是新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聚焦生活世界和新闻之间的关系,以“传统—现代—晚期现代”为分析框架,划分出自然生活世界、物化生活世界和数字生活世界等三种生活世界的历史形态,深入系统地讨论了不同历史语境下生活世界与新闻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并没有遵从传统新闻学的研究路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多种理论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悉和把握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媒体产生的巨大影响,提出建设区级融媒体中心这一战略工程,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基层意识形态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基层媒体转型升级、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
民国报纸中的电影、戏剧副刊是电影和戏剧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很多重要报纸如《申报》《大公报》《晨报》《大晚报》《国民公报》等都辟有电影和戏剧副刊。电影副刊以刊登电影评论、演出信息、创作连载、电影行业情况和电影广告为主,戏剧副刊以刊登戏剧评论、演出信息、戏剧广告为主,时效性比较强,是研究电影史和戏剧史的重要资料。以往出
本书为教育部“三全育人”项目——贺州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成果汇编。2018年开始至2022年为止,本着服务地方,本项目共为地方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央视频创作并播出了《红色记忆》《创业岁月》《扶贫路上》《家风》等五个系列共70多集地方文化纪录片,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新闻影视作品。本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时代媒体融合的理论基础、数字化时代高校媒体的受众特征、高校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高校媒体融合的内容创新、高校媒体融合的渠道拓展、高校媒体融合的管理体制创新、高校媒体融合的人才培养等。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媒体如何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通过媒体融合策略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本书内
本书聚焦海外知名人士对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及“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倡议”的解读、评价,从倡议综述、大使访谈、专家观点三个版块入手,以海外政商学界高端人士对中国相关议题的深度解读和访谈为主要内容,通过与他们的深度交流,以国外受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解读中国理念、传播中国智慧、阐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