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子集兴替”是对中古学术史上私人学术著述方式由子书转变为文集的概括,并包括后世学者提出的子书与文集在著述性质与体例上具有一致性的诸多学术论断。“子集兴替”自清代学者章学诚始,亦颇受刘师培、余嘉锡、刘咸炘、程千帆等近现代学术大家瞩目,但很长时间以来缺乏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本书主要由
丁玲,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女性,以其复杂的生命轨迹、激荡的文学创作和颠覆传统的个人选择,构筑了一道跨越世纪的“迷人之谜”。她的形象既是革命战士、文学先锋,又是情感反叛者与精神探索者。本书从多重维度解析她的“迷人之谜”。
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正式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他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中甚为重要的作家,又有着比较特殊的身份和生活经历,所擅长描绘的又是城市平民的生活和命运,讨论他无论对历史还是对当下都是有着深刻意义的。然而,文学不是作家作品的代数和,不是作者信息的简
本书重点选择其中描述家乡亲情友情以及抚州域内山水美景的诗文百余篇,分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人文风情”“古村乡韵”四辑,用平实的语言作散文式的通俗解读,挖掘王安石内心的情感,展示临川文化的丰厚意蕴,推介抚州域内的山水美景,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高度融合。
今人说话,讲究简单易懂,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古人说话,讲究美感,字里行间蕴含着古韵之美,尤其是古诗词,美而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触动人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些优美、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我们不必死记硬背,若只是如此,恐怕无法感受这些诗词之美;也不必每当说话时便搜肠刮肚寻找优美
《傅斯年笔下的古文之美》是国学大师傅斯年对古典文学的深情诠释,展现了他洞穿古文幽微、启迪智慧星河的深厚功力。作为胡适、陈寅恪等推崇的学术巨擘,傅斯年以考据之严谨与感悟之细腻,寥寥数语间道尽世间万象与人生百态。傅斯年不仅解析古文的文学之美,更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普世智慧,使千年文字在当代焕发新生。无论是品味生存哀叹,还
本书是一部学术性较强的文学研究专著,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所写的十五篇文论随笔,研究课题被选为河北省社科基金科研项目。作者为北师大博士、大学副教授;北师大文学院教授钱振刚作序。部分文稿在《文艺争鸣》《作家》《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核心期刊和中央大报发表。主要是对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进行研读,选取几位著名大家作品如鲁迅的《狂
本书是一本文学评论集,收录作者小说、诗歌、影视、美术评论共33篇。作者既是一位文艺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作家,因此他的评论呈现出鲜明的体验性,具有不同于一般学院式批评的特质。他对文本的语言、意象和意蕴等从沉浸式体验的角度做出把握,对自己的批评对象不是以一种俯视的姿态来审察他们,而是以一种朋友来访的方式融入他们的生命世界,
泰戈尔的思想和创作,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梳理、探讨泰戈尔影响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个方面:泰戈尔影响中国文学的途径,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影响过程中冲突与融合的文化景观,影响的特征,中国作家对泰戈尔的个性化接受等。从文学的“影响—接受”关系入手,透视中国和印度两种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相遇、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评价新诗大众化;新诗如何取标题;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诗歌对新诗的启示;从古典诗学传统看新诗批评的建构;新诗的音乐性及形式创造;自由诗的自由与难度——兼谈吴思敬的新诗自由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