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重庆三峡库区云阳马沱(马粪沱)墓地的考古发掘专题报告。云阳马沱墓地是峡江地区一处非常重要的墓群,延续时间长、随葬器物丰富,从东周时期延续至唐代,为研究峡江地区丧葬制度、文化变迁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其中东周至六朝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墓地区域划分较为明显,墓葬排列有序,随葬器类时代特征明显,对于研究峡江地区东周至六朝时期
本书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志庆系列丛书之一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创建于1925年,是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历经抗战西迁、院系调整等阶段,1952年江浙多所高校史学家汇聚,形成周予同、谭其骧、周谷城等名家云集的学术阵容,奠定了深厚的学科基础。1980年代后,原属历史学系的历史地理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先后独立为
珍贵的革命文物,是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纽带。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书将人民日报各版面及子报子刊已发表的关于抗战文物的文章结集成册,包括《一份红军布告里的长征故事》《华北抗战的真实记录》等,生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千米的一片低矮矿山中,1973年在现代采矿中发现,五十多年来先后进行了两轮科学发掘。遗址的主体为采矿、选矿、冶炼遗址等,时代纵跨夏、商、周、汉、六朝、隋、唐、五代、宋、明、清。本报告是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第二轮(2011~2018年)考古调查新发现的13处冶炼遗址,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故宫博物院卷(服饰)》精选了清入关(1644)后故宫博物院代表性服饰珍品169件(套)。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内容介绍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是继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国家站位与浙江特色的重大学术项目。浙江大学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全球80多家相关博物馆、考古所、收藏机构,计划
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一座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教育科研于一体的城郊型考古遗址公园,从立项到挂牌仅用了4年时间,在全国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建设中首屈一指。本书在系统梳理盘龙城遗址地理环境、文化价值和保护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遗存现状,概述遗址本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提炼遗址公园建设
本书收录了包括周口店遗址、良渚遗址、殷墟、三星堆遗址、曾侯乙墓、马王堆汉墓等25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考古发现和几百件出土文物,如玉琮王、太阳神鸟金饰、青铜神树、长信宫灯、九旒冕等。书中内容还涉及了政治、军事、农业、建筑、交通、水利、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科普信息,作者还补充了相关考古背景文化,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考古知
尧和舜是上古时期的圣王,位列“三皇五帝”之中,所谓“尧天舜日”。尧开创了人类远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象征。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被后人尊为“百孝之首”“文明之源”。尧舜文化为中华大地上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着精神凝聚作用。本书旨在通过对浙江省内的尧、舜等遗迹进
本书全面搜集了中国古代砖瓦窑资料,并利用考古类型学与现代陶瓷工艺技术理论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系统研究。研究重点关注中国古代砖瓦窑类型的时空框架、历代砖瓦窑的构筑技术特点及其与类型和地域的关联、砖瓦窑的演进方向与内在发展逻辑,对其他问题如砖瓦窑场的选址原则与布局形式、建筑形式与修饰工艺、砖瓦生产的专业化水
本书是关于山西襄汾陶寺遗址1999~2001年期间田野考古发掘成果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会同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连续进行了两年半的发掘,揭露面积1245平方米,发现了比较丰富的陶寺文化时期灰坑、房址、墓葬、陶窑、灰沟、城墙等重要遗迹,出土可复原文物400余件。本书全面系统地公布了这些重要资料,尤其是陶寺城址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