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毕加索是现象的思考者、观念的创新者甚至是满怀政治理想的斗争者,他比任何人都更能“生活”在他的世纪。他是一个活在新闻头条里的公众人物,他也是一个“凶猛”、隐秘、变幻莫测的人物。本书讲述了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火焰印记的艺术家的命运,更刻画了他的艺术宗师之路。毫无疑问,毕加索对美术的
这是一本知识普及类图书,介绍了雕塑家罗丹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本书贯穿着罗丹的雕塑事业的坎坷成名史、感情经历、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点滴的自省、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家们的交往,文风通俗简洁,搭配多幅罗丹作品的彩图,可帮助读者更加丰富地欣赏罗丹的艺术之美,思考艺坛之外的事理。
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本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玛丽·居里从一个普通女孩,因为强烈的追求真理的渴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法国第一位女教授,并最终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她的理想的经历。本书不仅对玛丽·居里这位20世纪初的女性
本书是“纸上博物馆”系列图书之一。本书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充满暴风雨的一生和无与伦比的天才创作。贝多芬生于音乐世家,他很早就表现出了演奏和作曲的天赋。尽管遭遇耳聋、爱情和家庭失败的沉重打击,他还是创作了极其丰富的作品: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九首交响曲,一部歌剧,两部弥撒曲……在这本书里,贝多芬和他的音乐一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他毫不动摇地结束了思想中一些顽固的黑暗。通过精神分析,他为21世纪的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本书介绍了其生平及其思想的伟大阶段,除了弗洛伊德为发展精神分析学与同时代学者进行的交流探讨,还有那个对思想禁锢颇深的时代对其研究的影响。
此稿件为一本人物传记,莫扎特以神童的姿态进入音乐界,成长为著名的作曲家,但最后希望破灭,逃离萨尔茨堡。在他短暂的一生里,留下了六百多首音乐作品,成为古典音乐界不朽的明星。本书将艺术家生平和音乐专业知识融合叙述,立体呈现了这位音乐天才对人类音乐发展的贡献。内容以论述为主,配以各种图片、信件、回忆等辅文组成,同时正文后的辅
威廉·冯·洪堡(1767-1853)和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18-19世纪之交的两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同时为启蒙运动后期、德国古典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作者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兄弟俩生活中各个重要的阶段与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读者平行地描绘了兄弟俩的生活,尤其是他们多元化
作为十九世纪最“不合时宜”的学者之一,布克哈特的思想主题是对欧洲“现代性”及其伴生的文明危机的诊断。出于对古典人文传统的捍卫,他拒绝使用任何现代学科范式来将其思想体系化,而是采取一种隐微式言说,将自身思考融贯在其著作、讲稿以及生前所留下的上千篇书信中。本书精选了布克哈特书信中最具代表性的181篇,其中包括1879年伦敦
达尔文传记。达尔文虽出生于名门世家,但童年的他并未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学过医,当过乡村牧师,曾想归隐山野轻松度日。直到22岁时,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开始了一次环球航海探险旅行,才真正激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这才有了博物学家达尔文。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达尔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写,展现出这位科
牛顿传记。以牛顿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探索了牛顿的童年成长和性格养成,以及他非凡的人生成就背后的根源。他是性格曲折难解、穷尽一生追求知识的天才,同时还是为学术界所不容的炼金术士。在孤独的少年时代,他对传统教育的不满,难以觅得他人的友情,于是他将自己隔离,超越成长环境的限制,去探索更为广阔的科学世界。尽管他是历史上大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