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主要介绍风湿病(中医痹病)的中医历史沿革、分类、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及治则治法、引经药、常用剂型等。第二部分各论是根据药物主要功效分类介绍临床治疗痹病(风湿病)的中草药,根据作用功效分为13类共300味左右中药,每味药包括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古籍记载列
本书分为6个部分,分别从衰老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医对衰老的认识、衰老的评估、衰老的常见临床后果、中医历代名家对衰老的认识,以及常见抗衰老中药材的知识普及。通过中西医两方面对衰老的介绍,提高大众对衰老的认真,从而达到防病有法、治病有方的目的,为老年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温病条辨》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温病学科的重要文献,是中医院校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必学的经典著作。《温病条辨》仿《伤寒论》格式,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外感发热疾病的临床实践。导致温病的病因为温邪,四季皆可产生,可导致多种温病,每种温病各有其临床特征、传变规律、和治疗特色。为了体现中医思维,强化中
本书依据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估计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有1亿人。其中CKD1-2期占73.3%、CKD3期25%、CKD4-5期1.8%,血液透析患者70万人以上。肾小球疾病为尿毒症最常见病因,尿毒症维持性透析病人的逐年增加,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笔者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36年来,始终
从成才之路、典籍心悟、学术经验、治法治验、杂病诊疗、用药心得、养生集锦、临床研究八个板块介绍了李学军教授临床诊治经验与学术特色。李教授临证十分重视应用经典,特别是疑难病的诊治时,在经典中能找到灵感、获得启迪;善于运用调平归源法,调脏腑、调气血、调升降、调寒热;辨治胃癌前疾病时,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脾胃虚弱、气血不和”,主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会长、首都国医名师王承德教授牵头组织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全体专家编写,再版沿用第2版的体例,全书分风湿病总论、中医病证辨证论治、西医疾病治疗及附篇四部分。较上版增加阴阳毒、大偻、周痹及围妊娠期用药规范、IgG4相关性疾病、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章节,对29种中医风湿
本书系统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刘燕平教授40年来坚持研读中医经典,继承和发扬中医脾胃学说,在潜心钻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脾胃六本说”学术思想。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突出刘教授关于“脾胃六本说”的论述,以及诊治脾胃病的临证思路、常用方法、常用方及自创方、常用药对等,旨在反映其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各
脾胃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不乏疑难病,同时脾胃病治疗是中医学的优势特色,历来中医学重视脾胃,注重脾胃调养在治病、养生中的重要地位。著者师从中医名家董建华院士,在传承其治疗脾胃病的主要学术思想“通降论”的基础上,临证三十余年,创新发展,提出“太极升降论”,将周易太极思维与中医升降理论相融合,构建了脾胃病辨治思
郑颉云教授有50余年的教学及临床医疗经验,擅长内、儿、妇诸科,尤精儿科疾病诊疗,他结合长期医疗实践,针对小儿服药难问题,研制出具有“简、廉、验、便”特点的“达原散”“加味三加散”“健脾止泻散”等20余种散剂,至今仍被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沿用,临床以辨证论治为准,重症、重理,用药守方而不拘泥,灵活变通。本书系对郑颉云教授
赵清理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各类内科疑难杂病。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的挖掘与继承,是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本书系统总结了赵清理的郁证学术思想,丰富了中医郁证理论的临床应用,收集整理了赵清理数十年来运用中医药诊治外感病、肺系疾病、心脑系疾病、脾胃病、肝胆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病等各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