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水资源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水资源系统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多目标、多属性、多层次、多功能和多阶段的复杂大系统。《灌区水资源系统工程》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归纳、总结、提炼,以现代水资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为指导,以灌区水资源系统建模、优化、评价、预测、模拟和调控等为主线,开展计算智能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交叉集成研究,以解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灌区及田间灌溉用水全过程监控与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实践,详细介绍了灌区用水量测各种方法及设备、水质监测系统及常规参数测量技术、闸门及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灌区信息传输网络方式、田间灌溉信息监测技术、田间智能灌溉系统无线自组网相关无线通信技术、作物需水量计算及预测模型、田间节水灌溉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原理及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正在从单一的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向以生态文明为统领的综合治理迈进。本研究重点探索了生态文明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关系、实践含义及全新要求。基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数据及相关案例,综合考虑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资源要素、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要素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安全要素,提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优
本书重点在多尺度农田水文模型、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农田水文过程的影响、绿洲农业水效率提升、绿洲农业水资源调配理论和耗水时空格局优化等方面,以黑河农区为载体,展示了旱区绿洲农业水转化多过程耦合和高效用水调控的最新成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水厂水质自动化监测技术;农村水厂管网设备自动化监测技术;农村水厂远程监控系统;水厂视频安防系统;水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计算机监控系统;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本书可供从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设计、建设、水环境评价等工作的广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针对目前滴灌系统存在的能耗高和初期建设成本大等问题,提出了小流量微压滴灌技术,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不仅研究了小流量微压滴灌系统本身的问题,而且还将系统与土壤、作物结合起来,研究了系统对土壤水分运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避免了孤立地就水论水。本书共7章,第1~2章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小流量微压滴灌
本书总结了研究团队近20年对关中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在灌溉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主要作物水分亏缺响应与非充分灌溉制度,作物蒸发蒸腾量测量方法,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夏玉米农田SPAC系统水热传输与动态生长模拟,冬小麦水分产量效应及气候变化条件下产量响应模拟,冬小麦水氮产量效应、产差与灌溉预报,灌
本书较为系统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移动喷灌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多能源互补驱动优化决策、机组节能降耗协同和精准灌溉技术为主线进行撰写,包括3个部分,8章内容。第1部分包括本书的第3~第4章,主要论述了灌溉系统多能源互补驱动理论与优化决策技术。第2部分包括本书的第2、第5~第6章,主要研究了喷灌机组节能降耗协同技术。第3部分包括
在西藏自治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普查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十五”以来西藏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与实施效果和运行管理现状。结合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分析西藏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需求;在分析西藏农村饮水水源选择、工程布置、输配水
本书分为两部分:综合篇与专题篇。在综合篇中,从成员行为选择角度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在对文献梳理及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运行方式与主要困境,并对其组织绩效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成员行为选择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效应,明确了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