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先进人物事迹报道集,收录了54位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其中有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等,书稿内容旨在大力弘扬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以及忠心爱国、矢志报国的精神,推动全社会尊崇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激发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书中收录的稿件、照
陈飞宝,1940年生,1980年12月起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先后任编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承担中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社会学科重点研究课题《台湾新闻事业史研究》。曾是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福建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本书从小传、作品、社会评价等几个方面呈现了陈飞宝的艺术人生,他矢志不渝地
侯仁之先生1936年从?燕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40年获得硕士学位。1946年,他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留学,师从达比教授专攻历史地理学,于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侯仁之任教于燕京大学,并在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
本书为我社与北大文研院合作项目“文研馆·大先生”系列之一种,由北大哲学系李超杰教授撰写,展示张世英先生的生平事迹、治学精神与主要成就,张世英先生的家属将协助配合提供照片。 张世英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美学家和哲学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张先生在西方哲学(美学)史、德国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美学)和中
本书是一本文化类图书,是俞敏洪与阎焱、梁建章、施一公、姚洋、郭为、白玛多吉、张维迎、王石、刘永好、于晓、张朝阳、周鸿祎、张福锁等人的对谈录。在此之前,俞敏洪已与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大咖对谈超100期,本书甄选了其中14场对谈,向读者还原俞敏洪与各领域大咖思想激荡的酣畅对话,以及对谈背后的思想沉淀。本书展现了俞敏洪独特
本书是作者对梅兰芳纪念馆收藏的拓片进行整理、收集、释文、说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类墓志铭文,又有器物瓦当,还有书法碑帖,作者对原文作者、拓者或相关人物及知识进行说明,读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较好的文化价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现化,从金文至草书行书,体现了梅兰芳馆藏之物的丰富性。书稿体例完整,文字简洁,可以展示梅兰
本书从曹操的家世写起,讲述了曹操举孝廉,酸枣起兵,反董卓,迎献帝,迁都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讨袁绍,伐陶谦,罢黜杨彪,营建邺城,与吴蜀对抗,坚守臣节,直至突然病逝,以及曹操死因之谜、曹操墓的发现与挖掘、“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来龙去脉,等等。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忠臣?他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取代汉室?他是怎样去世的?
程启南(1562-1650),字开之,号凤庵。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上党武乡县信义村,万历二十九年与同邑魏云中联捷同榜进士,次年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八年入朝任兵部武选司主事;万历四十一年升任兵部郎中,后迁济南道副使;万历四十七年升参政;天启元年升按察使;第二年朝廷举卓异,考核天下官吏,授予为天下廉吏第一,迁升右布政使,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清刘坤一编。是书录同官之人官第、字号、籍贯、生年、履历,并录其曾祖、祖父、父、伯、叔、兄、弟、子、侄之名。书签题“光绪丁西年(二十三年)刊”,书名页题“光绪二十四年成成二月两江总督新宁刘坤一撰”,是其书开雕于光绪二十三年,完成于光绪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