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道德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及独特的表达艺术。在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上,佛家道德话语不断地与儒家道德话语、道家道德话语交锋、交融,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对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乃至是文化艺术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对佛家道德话语的历史变迁、体系构建、伦理蕴含、日常应用、表达艺术、规范转型、时代价
著名民间宗教研究专家濮文起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奔波京津沪三地各大图书馆,又深入民间搜集、访求,积累、收藏了千余种宝卷。近年,濮文起先生从自己收藏的宝卷中,遴选了无为教、黄天道、西大乘教、弘阳教等明中叶以降民间宗教教派以及阐扬民间宗教思想且印制品相均好的宝卷,总计一百五十部,辑为《中华宝卷萃编》五十册。为了便于研
本书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築工程,从《嘉兴藏》、《己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
《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长卷》的书画手卷长达13.5米,为近日费新我艺术馆在整理封存近四十余年的公有物资时所发现。该手卷题签由晚清著名学者、文博鉴赏家、湖北学政、画家陆俨少的老师王同愈所题“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长卷”。卷首则有晚清民国书画大师吴昌硕的《正法眼藏》四个篆书大字。随后是长达6米的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所绘的《泥金佛像图》
本书以宋与明清习见的十八部禅录不同版本之异文为对象,从词汇、文字、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研究,涉及禅录词语在不同时代语料中的书写形式探究、对禅录文献用字辨考、对禅录词语的考释等,在探讨禅录词语书写形式源流演变、考释古籍文献用字规律上用功颇深,并结合明清戏曲小说等同时代文献,进行禅录词语释义和禅录词语义项考释。本书对宋代与明
本书集结了这次论坛的研究成果。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大愿和大孝精神,对中国佛教乃至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为庆祝这一举国盛事,彰显安徽省佛教界爱党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本书内容讲述:佛教英语交流基地用一种新的更通俗的翻译风格制作这本新译《坛经》。基地成立之初,便定《坛经》为首要译介的对象。基地绍介禅宗的良苦用心可见一般。从缪勒准备《东方圣典》算起,西文佛经翻译已经有百年历史,《坛经》的西文译本也已有数十种之多。随着时间的变化,学界对坛经的认识以及语言自身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佛经英
本书分为普陀山佛教的中国化研究、观音的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居士佛教研究、佛教文献学研究、其他研究等专题,共收入二十二篇文章,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佛教中国化的普陀山模式研究》《观音道场的印度渊源及其中国化抉择》《宋元明清时期民众观音信仰的社会根源》《汉传佛寺布局的本土化
赛多·呼图克图·罗桑慈成嘉措活佛详细的介绍了名遍十方的“古本巴贤林”,意译为“十万身像慈洲寺”,通称为塔尔寺。在藏历第九绕迥庚申年,由贡钦·宗哲坚赞掌管宗喀巴大师诞生出的南面后,成立最初修院,渐次日益增广。继此传承出有历代堪布活佛等,以及密宗扎仓,医院扎仓,时轮扎仓等各僧院历代所出主座活佛士大德所诸事业,并新建或培修以
本书以禅宗创始时的“东山法门”为起点,梳理其源头、创始、兴盛、流变等演变历程,探寻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揭示禅宗文化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积极的“文化基因”,以及这些“文化基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